那名内侍挑了挑眉,又重复了一遍:“恭喜太后,大王收回成命,您不必再被囚于此处了。”
而这次,赵姬终于有了反应,那名内侍用的是赵语……她转身看着那名内侍,像是在看遥远的过去:“你叫什么?”
内侍道:“赵高。”
“是你,”赵姬沉默了一会儿,问,“当初的守卫便是你支开的?”
赵高并没有直接应下,只是道:“你我终究是赵人,自然要互相帮一帮。”
“不,我不是赵人,”赵姬别开头,“你找错人了。”
赵姬如此姿态,赵高倒也没跳脚,而是悠然自得地绕了甘泉宫一圈,然后道:“那大概是认错了,在下告退。”
赵姬依然没转头,她知道那个赵高好像是带走了什么东西,但无所谓了,她本来就什么好在意的了,就是不知道那燕子还会不会回来……
第85章
成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或许它代表了许多的意义,但是当你真正跨过这个槛的时候,你会迷茫地发现日子并没有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当嬴政从雍城回到咸阳后,一切似乎回到了一开始的样子,每个人各司其职,前几日的事情就像发生过一般,在经历过前一段时间的大事件后,他们需要静一静。
但这不代表嬴政会甘愿如此平淡,于是,第二天的朝堂上,嬴政连续扔下了两个炸弹:1.准许吕不韦的离开,2.命魏人缭为国尉。
然后,原本平淡如水的大臣们就像被洒了油一般地炸开了锅,前一个决定他们还好理解,但是后一个命令就很有问题了,要是尉缭是个文臣,他们没意见,这年头凭一张嘴说成国相的大有人在,但问题是这个尉缭是个武臣啊!
武臣讲究什么?在这个时代,武将讲究的是家世,更讲究战绩!
这个不知道从哪来冒出来的缭什么战绩都没有,凭什么直接就当国尉?就凭那一本书?开玩笑,这可是舞刀弄枪的事,挥笔杆子的来凑什么热闹!
幸亏这个时代还没有纸上谈兵的典故,否则尉缭绝对中招。
而让嬴政恼火的不仅仅是大臣的反对,还有尉缭本人的反对,他直言道自己恐难担此重任,甚至隐隐有逃跑的迹象。
这是嬴政万万没有想到过的情况,尤其当他自以为他已经将所有的阻碍清空,打算一展雄图之后,却发现他依然被现实捆地束手束脚。
“吕公回乡这是好事,大王为何单为缭之事而愁眉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