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全是一件好事,如此优渥的条件意味着百姓,哦不,在嬴政的规定下应该叫‘黔首’,意味着黔首的经济压力转移到了秦国的身上。
在和平统一下,原本的以战养战途径已经被锁死,秦国能靠的就是六国百年来的积累和自身的发展,而按照嬴政的计划,秦国是要发展个几年再去处理匈奴的问题的。
“如此支出秦国竟然受地住?”
墨斗直接翻看总支出,惊讶地发现,在接二连三的工程和战争准备下,秦国竟然依然稳稳保持着收支平衡。
“你不知道?”甘罗奇怪地迎上墨斗困惑的目光,确定对方对此事一无所知之后,他叹了口气,将墨斗手中的账本翻到薄薄的一页上,相对于其他的大额支出,这一面纸上的数字小的可怜,而在这些数字下面,只是简单地写上了几个字:“作陵墓挖坑之用”。
“四年了,阿斗你也劝劝陛下吧,陵寝这么拖着不行啊……”
这些年修建陵墓的事一拖再拖,预算中的支出就只够进行最基础的挖坑,有时候甘罗都觉得自己可以改名为愚公了。
“那陛下的意思呢?”墨斗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皱巴了泛黄的纸页,虽然预算都已经准备好了,但墨斗还是想要确认一边。
果不其然,甘罗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先筑直道……”
……
夜晚。
墨斗安静地守着烛火等待嬴政的回来,这些天嬴政既要对灵渠收尾,又要准备新一轮的战事,在加上修建直道的准备,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不然也不会推脱墨斗去接收账本,毕竟,嬴政从来都没有在工作上假手于人的习惯。
夜色渐深,等待的时间略长,墨斗的思绪不自觉地就联想到了秦始皇陵上。
说起秦始皇陵,很多人都会想到那涌动的银河、璀璨的夜星图、永不熄灭的泪烛或是气吞天下的兵马俑,有时候肯能会联想到‘大’这个字眼,但到底有多大并无人知晓,大部分人仅仅只是对着一张照着绿色小山包的图片幻想着底下的场景。
但当你真正抵足到骊山时,用你自己的身躯与这座山包相比较时,你才会明白秦始皇陵‘大’这个概念。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人都会在清明节登山去小土包上坟,如果拿这些小包包与秦始皇陵相比较的话,那么大概只有拿出整座坟山才能与其处在同一计量单位。
而要是真的打算考古性挖掘的话(注意,不是说挖个通道,而是对整个陵墓进行挖掘),那么考古人员就真的要考虑仿照愚公移个山了。
而现在,这个在后世被定义为国家AAAA(绝对没有结巴!)级的旅游景区,似乎现在就真的只剩下‘大’的字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