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怕死,却是不舍得太多人。他的爹娘,还有包拯,展昭……如今有了灵寂大师的一番话,他好似找到了靠山般,心里多了些底气,对将来也更有了一些把握。

只要安分的在这寺庙里待上一个月,就可无忧了吧。

“乏了?”突兀的非常熟悉的低沉声音在耳边响起。

公孙策睁开眼睛,看向正俯视着他的包拯,弯了弯嘴角,“还好。”

包拯凝视着,眼眸不由柔和了下来,“那就回厢房休息,别在这睡,着凉了可不好。”

“嗯。”公孙策点头,起身,走在包拯身后,朝已经准备好的厢房走去。

到了厢房门口,包拯便停下脚步,看向身后一步的公孙策,严肃叮嘱道,“我现在下山,你好好的在这里休养,明天我会打发展昭来看你,以后,每一日我都会叫人上来给你送些东西,你好好的,不准跑出寺庙。”

公孙策愣了愣,下意识里脱口而问,“你不陪我吗?”

这话一出口,便多了些许暧昧。公孙策还没意识到,但包拯却是敏锐的察觉了,可他却是面不改色的微笑了,只是笑容了多了温柔,“我会来看你,大师说了,不能打扰你静养。所以,我不能待太久。”

公孙策心头有些失落,但面上浅淡一笑,“那你要多来。”

“这是自然。”

送走了包拯,回转厢房,盘腿坐在床上,发了会呆,这会儿他突然发现,从他重生回来,他似乎从未与包拯分离过。每天两人都会见面,谈诗论道,一起查案,如今,却是第一次,与包拯分离。

奇怪了,上辈子,他也曾与包拯分离,而且一分离就是三年,但却从未有过这般失落寂寞之感。

公孙策想了想,或许是因为上辈子虽然与包拯分离过三年,但却共处了二十多年吧。所以,现在,不习惯了?

公孙策得出这个结论后,便失笑了,摇了摇头,就抛在一旁,闭上眼睛,慢慢的沉淀心思,开始默念起灵寂大师给他的经文来。

*****

再说包拯,离开了灵光寺,坐上马车,便朝白家的小酒家而去。

但进了城门,包拯便下了马车。

“包公子,您不坐了吗?”憨厚的车夫不解问道。

包拯微微一笑,“不了,我想四处看看。”

车夫虽然不解,但还是憨厚一笑,小声提醒道,“包公子,您多加小心,京城里到处都是官。”

“我知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包拯很是礼貌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