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的言语、呼吸、吵闹、哭笑一并向晏殊袭来。
晏殊接住了。
同时,一股隐秘而尖锐的兴奋从心底里翻涌而上。
直到今天之前,他都把创办清北大学当作讨皇帝开心的一个任务。
皇帝满意了,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寇准老了,再过几年就该致仕,到时候他就是新任枢密使。
不止是枢密使,他还会是参知政事,是集贤殿……不,昭文馆大学士。
他会复制寇准走过的每一步路,终有一日,他也会成为托孤重臣,也会权倾朝野,也会受封国公……
他会成为下一个寇准。
而今天,面对着十万人的队伍,晏殊忽然觉得。
寇准算什么东西?
我可是晏殊!
我将要做到的,是寇准连想都没敢想过的事——
我会让全天下的人都识字,都读书,我会每年为官家培养几十个进士,几百个举人,几千个秀才,几万个童生——
全天下的人,都会是我的学生。
我会流芳百世,因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万年后,人间将会记住我晏殊的名字,而寇准,早已风化在时代里。
晏殊对着嗡嗡然喧闹的十万人,张开了双手。
“其实我还是觉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挺好。”
赵受益坐在火柴厂厂房的屋顶,俯瞰隔壁大学门前聚集着十万人的大广场。
今天学校开学,蒋平给工厂放了一天的假,给工人们充足的时间把孩子送去隔壁学校报到。
这几个月里,蒋平没少在工人中给对面大学做广告,尤其宣扬了其中对于工人们尤其具有诱惑力的几点。
一,每天十个铜钱管三餐,早上开工之前把孩子扔进学校,晚上收工之后接回来就行了,到家之后倒头就睡,一整天都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情;
二,一年只需要两贯学费,就可以跟着天下第一大才子读书——你说你不认识天下第一大才子?人家可是前任枢密使,虽然是副的,那也是天大的官!换往常,两贯铜钱你都见不着人家一个背影!
三,大学里不止教读书识字,还教律法算数,孩子学个三四年出来,别的地方不说,就在咱们厂里,当个账房是足够了。你们不是眼馋人家账房干活不累每月还比你们多拿一贯钱吗?那就送孩子去对面上学啊……
一来二去,几乎整个工厂的工人都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对面大学了,有几个送几个。反正不过是一年两贯钱,还不要求一次性付清。火柴厂月钱发的爽快得要死,还包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还给东西,大家但凡有个家室,不吃喝嫖赌的,其实都不差这一点钱。
十万人将学校门前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有种前世学校开学的意思了。
赵受益暗道,得亏他想到了这一点,让晏殊把广场往大了建。
否则今天这十万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那可是清华的校训——晏殊给改成什么了来着?”
“兼济天下,不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