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包拯开局就参倒了宰相,连太后都敢骂的,正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赵受益笑了笑。

当初费尽心机地把范仲淹安排成御史中丞,又把包拯捧上御史台高位,为的就是这么一天。

笔杆子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参谁参谁,想骂谁骂谁,这种感觉简直太爽了。

要是木.仓.杆.子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受益看了看身边的刘恩。

等狄青掌握了禁军,刘恩升了级,自己才真是高枕无忧呢。

下朝之后,赵受益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又带着刘恩换便装出了宫。

欧阳春跟着寇准去西夏了,汴梁城里暂时没有比刘恩武功高的人,赵受益对自己的安全还是挺放心的。

他直接去清北大学找了晏殊。

此时的大学刚结束了上午的授课,校园里满是去饭堂吃饭的学生。

赵受益在校长室里见到晏殊的时候,对方正一手拿着一个夹肉的烧饼,另一手翻看一本册子,时不时用五色笔在上面批画。

这是沉迷教育工作到废寝忘食了?

赵受益清咳一声:“晏校长。”

晏殊抬头,见是赵受益,愣了一愣,忙站起来:“官……”

赵受益坐在了他面前:“不必多礼了。”

晏殊轻声道:“官家怎么亲自来了?”

赵受益笑道:“因为朕要告诉晏卿一件事情。”

晏殊道:“何事?”

赵受益一本正经地道:“今日朝会上,朕命枢密副使夏竦编纂忠孝臣子的故事小册,欲颁行天下,叫天下人一睹我朝廷官员的风采。”

晏殊僵了一僵:“如此……”

他道:“夏枢密文采斐然,想必能胜任陛下的任命……”

赵受益暗笑。

别装了,你那烧饼都要让你捏碎了。

晏殊和夏竦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个撞设定的问题。

虽然当朝的官员都是文人,谁的文化水平也都不低,但要是非得从朝廷上找出几个特别以文采见长的官员的话,晏殊应该排在第一。

寇准的文采并不怎么输给晏殊,但此公政治上的才华盖过了文采,因此提起当朝才子,还是首推一个晏殊。

毕竟这位从小就是神童,然后一直神到了现在。

晏殊之后,才是夏竦。

现在晏殊不当官了,夏竦自然而然上位成了第一。

好巧不巧的是,夏竦正好接了晏殊之前枢密副使的职位。

这就不由得不让人心里有些别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