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对那家仆道:“你先别急,好好回忆回忆,外边究竟有多少人?”

家仆急得说不出话,伸手比划:“那么多!那么多!”

公孙策微笑:“别急。你出了府门,门外一定站着霍大人了。那些士兵是将霍大人围了起来吗?”

家仆摇头:“不是。他们站在霍大人身后。手里还拿着火把。”

火把?

公孙策道:“你看那些士兵,是站成了几排?”

家仆道:“只有一排,但每个人手里都有火把。还拉着好大的一辆车,车里堆着的全是柴草。”

裴元惊疑不定:“这个霍芳,他要做什么?大白天的,拿什么火把?难道他要将我们活活烧死在府里?”

公孙策问:“那火把是点燃的还是没点燃的?”

家仆道:“是没点燃的。”

公孙策笑了:“裴大人,莫慌。霍大人若是想烧死咱们,何不将火把点燃,显得更骇人些呢?”

裴元满头大汗:“可霍芳此人行事诡谲……”

公孙策道:“依学生看,府外的士兵并不是很多,充其量也只有三五百人。一定是这个仆人没见过世面,才将场景说得这么可怖。这样吧,裴大人,既然霍大人想要见包大人,就让他仿关云长单刀赴会故事,不带随从,自己走进府衙来,如何?府衙内有衙役,霍芳又是个读书人,也不必担心他对包大人与裴大人有何不利。”

裴元咬牙:“如此也好。你,”他指着刚回来的家仆:“你去外面,告诉霍芳,想见包大人,就自己一个人入府,不许带任何人进来,否则就将他轰出去!”

家仆苦着脸,磨磨蹭蹭地出去了。

不多时,带回来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人,手里拿着一个匣子。

此人看上去三十余岁,一身的书卷气,好似个饱读诗书的大儒。

见了包拯,他长拜不起:“罪臣霍芳,见过钦差包御史。”

包拯面色沉静:“霍大人请起。”

裴元几乎从凳子上窜了起来:“你,你怎么……”

霍芳转头看他,长叹一声,泪水涟涟:“裴大人,你我二人盼包大人来,盼得好苦啊!”

走上前去,将匣子放在桌上,就要与裴元抱头痛哭。

裴元不敢挣扎,被抱了个正着。霍芳抱着他,哭天抢地:“那襄阳王觊觎大宝,将整个应天府掌握在手心里。咱们两个不得不屈于他的淫威,为他做事,但心里,可一直盼着官家能派钦差过来,将此人拿获,还应天府一个朗朗乾坤啊!”

公孙策道:“霍大人,好感天动地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霍芳揩了一把眼泪:“这位就是公孙先生吧?本官已经听说了,先生从应天府历年的账册中查到了襄阳王贪赃枉法的罪证。先生真是有大功与社稷啊!”

公孙策道:“谢大人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