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旦被封为楚王,赵旭被封为秦国公主。
“……秦国公主……”
寇准低声念道。
赵受益微笑:“先生,怎了?”
寇准问他:“与我这些日子听到的一丝不差。不过臣就奇怪了,连官家都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怎么太后娘娘竟会伸长了手为楚王殿下打抱不平呢?”
赵受益暗叹。也就只有寇准,说话永远这么不客气。
他摊了摊手:“这谁能知道呢。兴许人老了,就喜欢孩子。”
寇准道:“比起皇子来,官家难道更喜欢公主吗?”
毕竟赵旦是皇长子,被册封为太子理所应当,如今知得了一个亲王爵,是委曲求全。
而赵旭作为一个公主,却也得了秦国的册封,这是恩宠有加。
皇帝到底偏心哪个,一目了然。
赵受益思忖:“谈不上更喜欢哪一个。只是公主看上去比皇子聪明伶俐些。朕喜欢聪明的孩子。”
寇准道:“聪明不聪明,两三岁上如何能看得出来。就算皇子现在聪明得不显眼,以后请了名师大儒来教育,总也能教育出个样子来。”
赵受益一拍手:“先生真是说到朕的心坎里了。玉不琢,不成器。聪明不聪明的,还得看后天如何教育。”
但赵旭的666和赵旦的121是生来就注定的,后天如何教育也不能改变。
如果强求赵旦做个皇帝的话,大概他们宋朝能提前个一百年迎来艺术水平旷古绝伦的宋徽宗赵佶……
这就吓人了。
寇准点头赞同:“要为皇储择师,须得慎之又慎。臣听说,如今的昭文相范仲淹德才……”
赵受益打断他:“朕已经定下由他来为皇子公主启蒙了。”
寇准抓住了他话里的重点:“皇子与公主一同启蒙?”
赵受益点头:“对。公主天资聪颖,不读书不是浪费么。正好他们两个是双生子,双生子做什么都在一起,一起读书也无妨的。”
寇准看了他一眼:“官家果然偏爱公主。”
又道:“范相公之才德确实堪为帝师。”
心中却忍不住泛起一阵酸楚。
若论起德才,论起做帝师的资格,他寇准难道有哪里比不得范仲淹吗?
唉,时移事易,一代新人换旧人了。世道变了,他老了……
赵受益道:“范卿才德无亏。”
又意有所指地道:“但这汴梁里,却有一个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储的老师。”
寇准心里狠狠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