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真的天生适合经商吧。

也或许是我们家财运太旺了。果然名字里带锦带玉就容易招财,金玉满堂,多好的兆头。

听得公孙策敲门,白锦堂忙起身开门:“公孙先生,怎么了?”

公孙策微笑道:“方才那位来做客的贵人,想要见一见白兄你。”

徐庆也站起了身:“什么贵人?”

公孙策道:“姓赵的贵人。”

白锦堂和徐庆对视了一眼。

在汴梁城里,可是有不少“姓赵的贵人”啊……

徐庆道:“白大哥,你先过去吧。剩下的事情咱们晚上再谈。”

他们已经把石炭收购的方式和大致的数目谈妥了,只是在价格上有些许的争议。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最好是双方都不要为这份友情做亏本买卖,否则经年累月,容易兄弟反目,朋友成仇。

白锦堂将仪容整理好,对公孙策微笑道:“请先生带路。”

暗地里,他舒了一口气。

贵人……是哪位贵人……

无论是哪位贵人,他的直觉都告诉他。

这位贵人会给他带来无数的财富!

赵受益坐在亭子里,眯眼看着公孙策消失的地方。

“你说,为什么就有人天生运气这么好呢?”

他略微有些不解:“怎么人家认识的人一个个的都这么有本事?”

刘恩道:“听说那位白老板家资丰厚,仗义疏财,急公好义,颇有古时候的大侠之风。因此江南三教九流无不敬重他,乐意与他做朋友。既然交游如此广阔,那认识几个奇人异士也就不在话下。”

赵受益点头:“就是说钱撒得多了,认识的人多了,出ssr的概率就会提升。”

刘恩看了他一眼:“大抵是如此吧。”

赵受益略有些嫉妒地道:“他怎么就这么有钱呢?”

怎么就有那么多钱去拓展人脉呢?

他们江湖人士所谓的“交朋友”可不是勾肩搭背去酒馆喝一顿就行的。既然都是朋友了,那朋友流落街头了要不要收留啊?朋友手头紧了要不要接济啊?

不要?你算什么朋友!

尤其是如白锦堂这一挂乐意给自己打造“急公好义”的名声的,除了平时认识的朋友之外,哪怕是素不相识的路人遇到了困难,也不能束手旁观。

不然人设一旦崩塌,谁还乐意和你交朋友。

也就是说,想要像白锦堂一样维持现在这个名声、这个交际圈,所需要的钱财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别是顾面子不顾里子,为了维持人设把家底都掏空了吧?

赵受益又回忆了一下白玉堂平时的穿戴和消费水平,发现应该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