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自然是支持她的,当时还专门为此写了一封长信给伊莎贝拉。两人此后也经常在信中探讨相关内容。
伊莎贝拉的选择同样获得了里佐先生的支持,他还曾因此挽留。因为这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哪里,比法国更适合研究服饰与时尚。
但伊莎贝拉也有自己的坚持。
在她离开之前,里佐先生送给她了一句话:
“所谓的艺术原本就是描绘生活的一种方式,服饰和风俗也本来就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还年轻,想要做什么就应该去做,只有做了,你才知道会不会后悔。”
……
伊莎贝拉回芝加哥的这班火车,计划在晚上七点多到达。
卡罗琳在下班后同弗朗西斯一起来到了车站,等待着已经很久未见的朋友。结果火车有些晚点,两人便先在马车里休息。
因为伊莎最后一封信里提到自己带回来的行李有点多,所以卡罗琳又雇了在火车站工作的行李搬送工,嘱托他在火车进站之前过来打声招呼。
城市随着太阳的落下一点点暗淡,又在整点时随着路灯的亮起再次变得通明。
夏末的晚风微凉,卡罗琳靠在马车壁上和弗朗西斯一起等待着。恍然间她觉得,时间似乎距离上次在马车里与伊莎贝拉告别还没过去多久似的。
回忆着和伊莎贝拉从前相处的点滴,她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浅眠。
等她感受到车厢微微的晃动,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迎接她的是朋友熟悉的笑容。
“你醒了?弗兰兹看你睡着了,就没叫你起来。”伊莎贝拉正和弗朗西斯并排坐在对面的座位上,见她醒了,脱下帽子上前温柔地和她贴了贴脸颊。
卡罗琳一把抱住了好友,声音里带上了一点鼻音,
“你终于回来了,伊莎,我好想你。”
“我也是。”伊莎贝拉用力回抱住卡罗琳的肩膀。
一个人身在异国学习、生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伊莎贝拉也时常怀念这个熟悉城市,还有这个城市中的朋友与家人。
她和卡罗琳在信件里相互倾吐工作学习上的烦恼,分享所取得成绩的快乐。虽然不能像从前那样面对面随时交流,却因一直保持着联系,再见时丝毫没有生疏感。
“你的行礼只有这两个手提箱?”卡罗琳坐回原位后,看着马车行李架上的箱子有些疑惑。
“怎么可能,还有一些,在后面的马车上,一会儿你就能看到了。”弗朗西斯大笑着说,被姐姐敲了下脑袋。
等到伊莎贝拉和弗朗西斯家门口下了车,看着搬运工人将十几件行李从马车上一一搬下,才明白弗朗西斯刚刚的大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