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顾不上什么挨骂,填饱肚子比什么都要紧,只见李治捧着滚烫的粥碗就开始吸溜,刚喝一口就“呸”地一声,“他妈的,净是些野菜!”原来是粥太稀,米都沉到了锅底,他根本没捞着。
其他人一听,立刻拿着勺子使劲儿往锅底探,程钦尧也没了过往的仪态,脑袋凑在锅沿上盯着被搅动时浮出水面的米粒,学着李治的方法直接用碗去舀。
“班主!你怎么也学这下三滥的手段!”唱旦角儿的花娘捏着兰花指斥责着,却也没忘了给自己舀粥。程钦尧听完不尴不尬地嘿嘿笑了一声,再埋头去喝粥的时候,眼尾却红了。
简单的一锅粥,几个情态各异的喝粥人,全部浓缩在这么一个镜头里,满屏的饥饿感将戏班子的落魄潦倒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镜头过了之后,季文煊凑到刘远山身旁看回放,只见刘远山停顿在他喝粥的画面,点点他的眼睛,“小伙子,这块儿发挥的不错,我知道剧本里没写这部分的情绪,你个人是怎么理解的?”
“我本身家庭还不错,又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以前根本没法切身体会这种贫穷的状态……直到有一天我被指定去扶贫慰问。”季文煊叹了口气,回味往事般娓娓道来,“那个村子本身就穷,我又被分到了其中最穷的一户,丈夫修路断了腿,妻子痴傻还患病在床常年吃药,儿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却不得不面临辍学的困境,我那个时候也没什么钱,但还是决定自掏腰包每月接济他们家500块钱,后来我因为忙碌就没再去过他们家,那个上中学的孩子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给我写一封信说说他的学习情况,这种帮扶关系持续了四年,直到有一天,我接了一个村长打来的电话。”
“村长说什么?”刘远山已经被故事深深吸引,不由得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
“村长说,那家的孩子考上了首都的好大学,但因为放心不下双亲,打算去年省内的三本念书,他爸听说之后气得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趁着孩子出门,把妻子捂死之后上吊了,临死之前用木炭在墙上歪歪扭扭写了句,求政府劝我儿子好好念书。”
“啊?都死了?”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的万编剧问道。
“嗯,他们怕自己拖累孩子的人生,选择了死亡。”季文煊沉重地说。
“孩子怎么样了?”刘导觉得这孩子真的太可怜了,他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因为学习好,间接变成了逼死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一开始很崩溃,我连夜去村里把他带回来,找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对他进行疏导,后来又送他去第一志愿报了到。”
“能遇见你,那孩子也算幸运。”万编剧感慨道,“后来呢?”
说到这里,季文煊忽然又精神起来,“他大学毕业后又考回了村里当村官,恰好赶上了国家的脱贫攻坚行动,带领着村民们修路种树搞养殖,两三年时间就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事实证明,我们国家的脱贫政策,从来不搞虚的,只要你勤劳肯干,绝对会迎来全新的人生。”
刘远山和万名听得一愣一愣,感觉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认知。
作者有话说:
真实的故事是,他们有两个同时考上大学的儿子,夫妻俩怕拖累他们,双双上吊
第57章 求助
【你想不想做点好事?】
“想不到小季年纪不大,还去扶过贫啊?”刘远山感慨万千。
“啊?扶贫……对,我们公司乔总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年都会鼓励艺人做一些公益活动。”季文煊心如鼓擂,仓促告别刘远山后躲在墙角给乔扬发信息,“你有没有做过公益活动?”
乔扬正忙着,看到季文煊的问题还愣了一下,转过头问秘书,“在我来之前,咱们公司每年都有哪些公益项目?”
“公益?”秘书一头雾水,老乔总是个白手起家的,对公益事业一无所知,肯不得把钱都存起来传给子子孙孙,后来还是在财务部的建议下,勉强冠名搞了几次捐赠,“最多的大概就是每年一次的公益拍卖活动了吧,但也是为了提高公司艺人知名度。”乔扬老老实实转达给季文煊。
几分钟后那边又回了句,“你有没有考虑过,为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乔扬直接一脸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皱着眉问道:“你又作什么妖?不给别人安利学习强国改替扶贫办搞宣传了?”
没一会儿季文煊打了电话过来,磕磕巴巴解释说,“其实是我刚才和导演聊天,无意间说了我以前扶贫的事,所以想看看……”他有些不好意思说下去,“想看看公司有没有做过相关的事,别让我扶贫的事砸地上。”
说完季文煊恨不得抽自己嘴巴两下,都什么时候了,还拎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怎么一下就说秃噜嘴了呢!
“哟,没想到啊,季大善人还扶过贫?”乔扬觉得好笑,他就没在自己的圈子里见过几个真心实意搞公益的,不是作秀就是避税,哪那么多好人呢。
“是以前,很久很久以前。”季文煊无奈,“后来生病了就不怎么出门了。”
乔扬从郑非那多少听过季文煊之前得抑郁症的事,便不再追问,免得勾起他不好的回忆,干脆说道:“你想怎么做?老公带你好好慈善活动,把你季大善人的人设给搞起来怎么样?”
“不是要立人设那种假慈善!”季文煊急急辩解,“我就是单纯地想把以前的扶贫事业重新捡起来,但也想带着你一起做,就……单纯想以咱们的名义……一起做点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