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六卿高位,正二品要职,见公侯不拜,什么样的侯爵都不需要了,有万金的钱直接给儿子封爵就好了,还能省下给儿子请爵的三千两金子。

姜二郎和鲁二郎的门坎都快被人踏破了。

镇武侯和镇国夫人收到的拜帖都快堆成山了。

至于裴三郎没官没爵只有一道诏书封赏,大家也毫不奇怪。他才九岁,没成丁,还是个靠父母带在身边养的孩子,这时候封爵封官怕压了他的福分养不大。天子把保护他的亲随军由一百人增加为二百人,这是何等的看重,将来前程必不会差。

没领到实权官位的那几个也是跟做梦似的。他们当初只投了二百、三百、四百两不等的金子,两年时间翻了不止十倍,还得了一个正三品虚职。

公府的嫡次子都荫不到正三品官职。通常嫡次了荫官最高就是正六品或从五品,有些不成器不招待见的甚至能荫到从七品或八品上。朝廷官职,每加半级的金子是成倍加的。正三品的虚职,虽然没有实权,但从四品以上就是高官,一级一个坎,多少人一辈子都升不了半级。

六卿衙门之一的司马府的司马是正二品,跟姜二郎现在是同级。

司马之下是司掌,分别掌铜的、管弓箭的、管兵的、管刀戟等这类物什,属正三品。

再往下,便是由司马府下属的治理各城治安防卫的太卫府、朝廷在各城囤兵的太戍府,太卫、太戍是从三品,这是各封地最高官职。也就是说,他们离开京城,去到各封地,除了遇到作为一城之主的公侯们,其他人都只有向他们见礼的份。何等的风光!

他们还没怎么出力,也没担太大风险,上交钱庄的时候,天子、长公主和三公都没稀罕搭理他们,扔在一间屋子里让人好吃好喝地照料着,都去折腾裴三郎、姜二郎和鲁二郎去了。出宫的时候,裴三郎的嗓子都哑了,人也蔫了,像被掏空了精气神。姜二郎和鲁二郎则是既兴趣又憔悴,那面色宛若干菜,眼圈一片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