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过原本他们生活在乡下,后来他爸找了一个什么的远房亲戚,把他弟弟接到了上海来读书,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己的上海打工之旅。”
刘一哲听着,问道:“他爸爸一个成年人了,怎么不好好工作呢?让他一个人养家?”
“不知道,”苏鹤摇头,“关于他爸爸的事情,小坤一直三缄其口,没跟我们说过。”
苏鹤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一面,或许是羞于启齿,或许是一道伤疤。
他对迟坤家境的了解,也是从迟坤的日常起居上观察出来的。
比如,迟坤能走路就不坐车,不论公车还是地铁,能省则省。
又比如,他自己掏钱买东西吃,每一顿饭永远不会超过十块钱,这在上海简直就是一个考验。
后来有一次苏鹤和朱颖商量着,做一次员工家访,借此了解一下迟坤的家境。
迟坤没多想,便带着他俩回家了。
去到他家才知道,他们住的房子虽然是两室一厅,虽然很旧,但还不算狭窄,问过之后才知道,他们是租的那个远房亲戚的房子。
朱颖再一打听,租金还不便宜。
而且他家里的餐桌上,堆满了各大超市的打折宣传页,给他们倒水的杯子,也是凑不到一套的那种,迟坤还笑到,是夜市里五块钱一个,人家急着收摊清给他的。
苏鹤一比较自己的生活,难免有点儿心疼迟坤了,毕竟他自己拿来插花的透明玻璃杯都是宝格丽的,两万八。
从那之后,苏鹤和朱颖在不伤害到迟坤自尊心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帮助他,比如出去吃饭永远多点几道菜,让他打包,莫名其妙地掉落红包雨,时不时发点奖金,还有帮助他报销发|票和送他礼物等等。
迟坤在做苏鹤助理的这段时间里,可谓是卯足了劲。
所以,苏鹤觉得自己花的钱很值,他甚至于把迟坤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弟弟来看待。
苏鹤向刘一哲总结:“小坤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