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天才的想法出现,都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只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李知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火种。

但是光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燃料才能让火种发光。

计算机和数学从来不分家,李知行的想法要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你找到叶一超?”她问。

李知行摇头:“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叶一超,我需要的是罗志维。”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李知行一直在思考it领域内的新盈利模式,他从上大学这几年来,都在为此而努力。他认为it领域虽然看似被瓜分完必,但其中最大的产能,莫过于后台数据存储和服务这块。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但是存储的效率不佳。

有了思路后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个月前终于在思路上有了突破,具体的细节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他本人无论如何都搞不定那么复杂的数学理论建设。恰逢此时,他在数学期刊上看到了一篇非线性计算的数学论文,恰好和他的思路不谋而合,而论文的作者,恰好是大学校友罗志维。

李知行手指敲了敲方向盘:“非线性这一块本来就是罗志维的专业方向,他的导师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专家,我跟他提出想法之后,他也很有兴趣,愿意配合我进行配合我进行研究。

和罗志维在欧几里得俱乐部待了四年,他是什么人、数学水平如何,唐必非常清楚。他看上去不是叶一超那种才华横溢得闪闪发光的人,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热情,唐宓不敢小看。罗志维是那种喜欢静静思考并且专业方向很固定的,他可能十年拿不出成绩,但是成果一旦拿出来,就非常惊人。举个例子,叶一超是那种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可以得五块金牌的人,罗志维虽然拿不了五块金牌,但是在他自己最喜欢的代数领域,他可以得到满分。

宓放心了不少:“如果是罗志维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李知行眯了眯眼:“他确实是很好的选择。只是我需要一个长期合作对象,罗志维对此还心存犹豫。”

“要他放弃纯数学研究,是很难……本质上,他和叶一超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