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齐胤眯起眼:“明面上的旨意确实是这样的……可杀人是为了解恨,要解恨就要让痛恨之人感到恐惧绝望……死是最不可怕的,活着受辱才是最痛快的报复……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齐胤的声音极低,人声和嘶哑的猫叫交缠在一起,听得人毛骨悚然。

宋韫脑子有点懵,但很快他就听见齐胤在笑:“下毒的事不必担心,裴季狸会找到毒源,很快研制出解药。但后续如何处理,要做的文章可不少。太后锦心绣口,这篇文章还得你来做。”

宋韫点头:“我明白。新帝登基不久,在端午节出了这样的事,民心不安社稷不宁,定要进行安抚平定。可这不是后宫能够干预的吧?”

齐胤笑:“你指望齐俦那家伙去摆平?他只会自怨自艾,觉得上天不公罢了。现在正是朕的妻儿立威的时候,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太后不要错失了。”

笑声强势霸道,成竹在胸。宋韫听罢抿唇,“该不会,毒药是陛下你——”

齐胤抬爪按在了柔软的双唇上,“啧啧,真想不到,这么好看的嘴能说出这样伤人的话。朕或许不算个称职的好皇帝,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朕懂。”

宋韫松了口气。还好,就算齐胤再混账无赖,现在的他和前世那个「为国为民,忍辱负重又何妨」的齐胤,是一样的。

“陛下所愿,亦臣所愿;陛下剑锋所指,臣使命必达。”宋韫将猫爪捏在掌心,郑重道。

齐猫猫被他坚定的目光看得有点不自在,偏头道:“朕怎么觉得还是听太后自称臣妾更顺耳呢?”

宋韫:“……”拎着猫爪把死鬼甩出去好远。

.

裴季狸很快传回消息,说之所以妙峰山附近百人中毒,是因为毒药被下在了妙峰禅寺的甘泉内。

泉水洁净,有圣泉之名,是寺内的饮用水,又是活水,寺庙内一些和尚以及流经之处的居民吃了用泉水煮的饭便遭了殃。

至于出宫采买的人也中毒,是因为他们虽未到妙峰山,但既然领了采买的肥差,出宫总要落下些银两大吃大喝一番。偏偏他们下的馆子高档,用的水有讲究,是从妙峰山脚运的,因此太监们也中了招。

这毒药古怪,不会即刻要了人性命,开始只是发热腹泻,后来便出疹子,几个时辰后便奄奄一息。

百姓不懂其中道理,只看见一夜之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样的病症,便以为是凶险的瘟疫。

裴季狸送回来的信件上写,民间家家户户或熏醋或洒石灰。更有甚者,要把还未死亡的染病之人付之一炬……

端午节次日,京城人心惶惶,流言也甚嚣尘上——

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一首耸人听闻的童谣传唱开来:天地玄黄,无双无良;五毒上身,邪祟下降;宇内洪荒,失德失疆;海浊河不晏,百姓何康健?

宋韫人在后宫,都能想象齐俦听到底下人呈报此童谣时的愤怒。

无双是齐俦即位前的字。做皇帝后,便废止不用了。但童谣里却直指其在位「无良」,帝王失德,才招致上天降灾。

诚然如齐胤所说,解毒并不困难,但流言造成的恐惧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伤痕,对国家与帝王的信任也在崩塌。

若此事处理不当,「天灾」就要变成人祸了。

齐胤摇着尾巴看宋韫焚烧了裴季狸的信件,“太后对此事,做何见解?”

“背后主使之人,想要大晏不宁。”宋韫用金簪将香炉里的纸灰搅碎,“根据童谣最后一句,有晏有康,有可能是康国所为,但也不一定。也可能是对新帝不满之人,朝中多的是桀骜的权臣和不服不甘的藩王。还有可能……”

齐胤看着宋韫:“还有可能是前朝遗民,他们至今思靖朝。”

宋韫垂眸,和齐胤说话且难且易。天大的事,只需要一个对视,就能明白对方尚未宣之于口的话。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宋韫微笑。

齐胤挑眉:“你还是怀疑朕下毒?”

“按道理分析是有此可能。但在我这里,确信陛下不会如此行事。”宋韫摇头,“陛下所言,哪些是玩笑,哪些发自肺腑,我分得清。既然确信陛下是明君,就不会在这种事上再怀疑。陛下于李将军一家应当也是这样,用人不疑,既然敢把前朝遗民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必然是有了十足能够将其驾驭的把握。”

齐胤看着宋韫双唇的张合,目光慢慢地就难以集中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