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其实,琪儿觉得二叔说的对。”王琪道:“什么行善积德,施恩不图报,不过就是哄着自己玩而已。我爹一生省吃俭用,拿大把的银钱去做善事,也没几个人念着他的好。再看看二叔,这辈子风光了也享受了,就算是落到那个下场,也算是值了。”

不赞同的摇了摇头,王耀道:“琪儿呀,话不能这样说。三叔活了这么多年,也见了不少事。人呀,真不能不信因果报应。很多事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你有想过吗,你二叔和隆儿到底为什么会落到那个下场?”

不管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王烽父子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恶有恶报。

上一世王琪虽然没有设计他们,但这一世王烽父子的倒台却因他的重生而提前了。想到自己的重生,王琪不由出了一身冷汗,“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

“三叔,不说这些了,您还没告诉我,方衡救下的人究竟是谁?”不敢继续想下去,王琪不动声色的转移了话题。

抬眼看着王琪,王耀笑着问:“你觉得呢?”

王琪没心情和他打马虎眼,只得道:“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向三叔请教的。”

“你既然决定帮征西候府蹚这趟浑水,就要学会自己思考问题。”王耀抿了口茶,淡淡的道。

看这架势,王琪不由一愣,“难道三叔是在提点他吗?”

“琪儿只能猜到此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王琪道。

王耀道:“这一点很容易能看出来,还有别的吗?”

“不管如何,莫吉可汗都是在大梁的官府中遇害的。百夷族打着为可汗报仇的名义占领滇南,肆无忌惮的屠杀大梁官员,显然是想撕破脸。”王琪冷静的分析,“就算双方真的起了冲突,理亏也在我们大梁。即便是仗打赢了,也是面上无光。更何况,这仗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方衡他们常年随征西候征战,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若方衡救下的人只是大梁的普通官员或是某个身份高贵的人,他们用不着藏着掖着。琪儿觉得,那人或许和莫吉可汗遇刺的事有关,甚至很有可能扭转眼下的局面。”

“琪儿,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呀。”王耀垂眸看着手里的茶盅,缓声道:“不错,此人确实能拯救眼下的烂摊子。你不妨大胆的猜猜,他究竟是谁?”

王琪了解王耀,他为人十分谨慎,即便是胜券在握,也不会把话说满。此时他居然能说出这种话,王琪觉得自己的臆想有可能成真。

“你们救下的那个人,不会就是莫吉可汗本人吧!”强压着快要蹦出胸口的心跳,王琪万分紧张的问。

听了这话,王耀十分诧异的抬头。

见王耀的眼神似乎是在看痴人说梦,王琪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是琪儿异想天开了吗?”

“这倒不是。”王耀脸上的惊吓大过惊讶,“连莫吉可汗的亲信都不知道他还活着,你是怎么知道的?”

此刻,王琪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经历了九转十八弯,终于踏踏实实的落到了肚子里。

“所以,莫吉可汗真的活着,还被你们救了,就在隔壁躺着?”王琪确认般的问。

“不错。”原本想闷声放个响炮,结果生生被王琪憋成了哑炮,王耀有些失落的喝茶掩饰。

王琪却没心思理会自家三叔受伤的心,他此刻差点被狂喜冲昏过去。谁能想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居然会砸在他头上,还一连掉下来两个。不但同时找到了王耀和征西候府的人,还找到了此行最大的目的——莫吉可汗。

“三叔,你确定那人真的是莫吉可汗吗?”有点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王琪再三确认。

王耀道:“我在滇南待了这么些年,和莫吉可汗见过很多次,十分熟悉,自然能确定。再说,征西候府的人都不是吃素的,若是个假可汗,他们会如此费心尽力吗?”

“三叔说的是。”王琪知道眼下还不到高兴的时候,短暂的狂喜过后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三叔,既然莫吉可汗没死,滇南为什么还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王耀叹了口气,道:“莫吉可汗虽然没死,但却中了蛇毒。我们遇见他的时候,他孤身一人,已经是强弩之末。”

王琪有上一世的记忆,知道莫吉是被叔叔霍尔可汗设计。霍尔一心谋得可汗之位,自然不会让莫吉再回百夷族,派人追杀他也在情理之中。

“到底是谁想杀莫吉可汗,难道真的像百夷族说的那样,是滇南一个叫吴州的县令借着宴饮的名义对莫吉可汗下的毒手?”虽然早已知道一切都是霍尔可汗的阴谋,但王琪还是照例问了一下。

王耀摇了摇头,道:“吴县令和莫吉可汗的关系很好,倒是经常邀请他过来做客。出事的时候我不在场,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依我对吴县令的了解,他不像是会干这种事的人。”

“那莫吉可汗怎么说?”王琪连忙问。

叹了口气,王耀道:“我们救下莫吉可汗之后,他便昏迷了,至今未醒,很多事情都不得而知。”

“既然莫吉可汗没死,你们为什么不将他送回百夷族,也好解开误会?”虽然心里庆幸王耀他们没有这样做,但王琪还是假装不解的问。

王耀皱眉道:“当时百夷族杀汉人已经杀红了眼,所有人都叫嚣着为莫吉可汗报仇。我们若是冒险送上一个昏迷不醒的可汗,万一他们翻脸不认,岂不是说不清楚?再说,追杀莫吉可汗的人中多数都是百夷族。这件事恐怕就是他们自己内讧,只不过是想把可汗的死嫁祸给大梁。我们分不清谁是人谁是鬼,如果贸然现身,只怕是送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