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总队第3旅第5团第2营在此布防,营长欧阳俊。
日军第33联队采用“火烧连营”战术,用迫击炮发射燃烧弹点燃千年枫林。
第二峰阵地反复易手,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这种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
在京杭国道沿线的西山阵地,战斗同样惨烈。
西山是孝陵卫至中山陵东沟停车场之间的低矮小山,战略位置重要。
教导总队第1旅在此布防,利用大型连体碉堡构筑防线。
日军第20联队沿京杭国道向西山和中山门进攻。
守军凭借碉堡群顽强抵抗,尤其是陵园新村张学良公馆原址的大型地下室和邵家山山顶的观测所,成为了阻击日军的重要支点。
战斗最激烈时,守军弹药告急。
士兵们只得用刺刀、工兵锹与日军肉搏。
一位战地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守军士兵们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坦克,有的身上绑满手榴弹,高呼着口号滚入车底”。
12月30日,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向紫金山主峰北高峰发起总攻。
北高峰海拔448.9米,是紫金山最高点,也是整个南京的制高点。
守卫主峰的是教导总队第3旅第5团第1营,营长傅守开。
日军投入了更多重炮和飞机,对主峰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士兵们依托碉堡工事顽强抵抗,往往一个碉堡内的守军全部战死,日军才能前进几步。
在危急时刻,桂永清总队长下令炮兵部队支援。
陈斯健连长指挥德造榴弹炮对日军密集队形进行打击,有效迟滞了日军攻势。
然而,炮兵阵地很快暴露,遭到日军炮火反制。
战斗已进入胶着状态。。。
战至1938年1月2日,紫金山主峰虽仍在守军手中,但侧翼的孝陵卫,麒麟门等地失守,导致紫金山防线陷入孤立。。。
。。。。。。。。。。。。。。
站在指挥部门口,松井石根能听到从西边传来的隐约炮声,那是日军正在炮击南京外围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