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根本不是谣言,就是真的

“如果能成功搞出来,在2000米左右的范围内,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至少也能达到85%。”

他的介绍让苏东莊和雷鸣两人一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2000米固定目标首发命中率85%,这个数据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要知道夏国现在装备的59式坦克,也仅仅只能在1000米内达到80%左右。

如果能把这个火控系统搞出来,无疑能让他们的陆军实力提升一大截。

“当然,对比M帝最先进的M-60主战坦克,首发命中率还是有所不足,但我们也未必没有超越的机会。”李暮继续道。

就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而言,M-60要比99式还要高上5%左右。

不过这个差距并不算大,而且也能想办法抹平。

毕竟李暮可不仅能够参考99式的资料,等阿斯克回国,他还可以参考M帝那边的资料进行补充研究。

当然,即便没成也不打紧。

李暮又道:

“首发命中率只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弹道计算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和激光压制系统这些。”

“只要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更快地打出炮弹。”

“这5%左右的概率,其实无足轻重,因为我们的优势并不在此。”

三代坦克采用了大量的单板机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装甲也是复合装甲,且能够在行进中开炮射击。

对比二代坦克,纯纯数值碾压,基本不存在对轰的时候落败的情况。

“我们明白了!”苏东莊和雷鸣当即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虽然还是有些似懂非懂,但他们只需要知道最后的成品会非常厉害,这便足够了。

至于要怎么去实现它,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

三人闲谈了半刻钟的功夫。

得王绶觉通知的专家和教授们,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会议室。

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好奇地向李暮询问打算研究什么新东西。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说,而是等人都到齐之后,才走到台上,将公文包里写的初步研究方案拿出来,让苏东莊发了下去。

纸上的内容并不多,只有一面,很快便被看完。

众人的神色也都十分精彩,有人跃跃欲试,有人迟疑,也有人在看向他。

见状,李暮笑道:“大家看了计划书之后,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一说。”

话音刚落,下面便有人举起手。

他微微点头,示意对方说话。

举手的教授立刻道:

“李顾问,将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放到坦克上我觉得没问题,但计算机放上去,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吧。”

“虽说从研发至今,搞出的计算机确实有着越来越小型化的趋势。”

“然而想要将之放到坦克上,技术上便有许多困难。在成果无法预料的情况下,贸然研制,是不是不太稳妥?”

他说完之后,会议室内的一些专家和教授忍不住跟着点头赞同。

在计算机方面,他们现在确实站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但哪怕以现在的技术,想要把计算机放到坦克上,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虽说他们不懂坦克研究,但多少知道坦克的内部情况。

想要在狭窄的驾驶舱里再放下一台计算机,除非不要车组人员。

“现在的技术确实满足不了,但未来可不一定,试问两年之前,大家有谁能想到,占据几个房间大小的计算机,能小到和衣柜一般大?”李暮道。

他并不在意众人的质疑。

有疑问提出来是好事,总比带着问题去研究的好。

举手的教授微微颔首,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毕竟李暮的这个答案,没有任何反驳的可能。

别说是两年之前了,就是现在他们看着03型个人计算机都觉得有些梦幻,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夏国能够造出来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么相信一下李暮又有何妨。

另一位老专家接着举手。

“请说。”李暮伸了伸手,示意对方提问。

老专家道:

“我很相信李顾问您的能力和判断,既然提出了这个研究项目,那么便一定有着成功的可能。”

“不过我还是有个问题一定要说,您的方案中惯性导航系统的阐述中有关于卫星技术结合的说法。”

“可您要知道的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发射过一颗卫星,难道要靠向国外租借来解决吗?”

他的话让众人俱是一愣,然后纷纷看向手中的研究方案。

方才他们只关注技术方面的问题,倒是忽略了这一点。

是啊,他们现在连卫星都还没发射上去呢,拿什么去结合研究。

国外倒是有,但他们能给夏国用吗,显然不可能。

“卫星我们现在确实是没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研究这项技术。虽然原因我不能说,但我可以告诉大家,3年之内,我国的人造卫星绝对能够成功上天。”李暮笑道。

他搞的那么多技术,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提3+2轴数控铣床对制造工艺水平的直接提升,正在建设的高空台一旦完成,对人造卫星的研发和测试同样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使用第二代超算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去模拟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儿,从而验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历史上夏国搞出人造卫星是在70年,以现在的条件,他觉得提前个5年完全没问题。

必要的话,他自己上,还能够更快。

老专家听完李暮的话,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李顾问,您要是都这么说的话,那就没法儿讨论了!”

——他们说现在没有什么什么条件。

李暮就说以后一定会有。

而且连具体的时间都给了出来,那还聊什么,直接干就完事儿了。

“徐老,请您,也请大家相信我,我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妄言,我们一定能够将这项研究完成。”李暮郑重道。

说完,他想了想,又道:“而且我相信装配这些系统的坦克,足以让我们夏国在坦克方面,领先国外至少二十年!”

“您不用说了,我们怎么可能不相信您呢!”老专家直接从位置上站了起来,道。

其他人也纷纷站了起来,表示愿意相信李暮。

即便李暮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坦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也从一开始便打定了主意要跟着研究下去。

最近京都的学术圈里有不少人传谣言,说:“李暮研究什么成什么。”

他们其实很想告诉那些人——这根本不是谣言,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