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半基本已经将众人的研究思路带上正轨,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去解决。
有时候,他甚至还会觉得一半有些太多了。
就比如现在。
他和彭时录来到实验室时,便看见蒋南英带着一众专家教授闲聊,话题的主角还是他。
当然,内容依旧一如往常,全是对他的钦佩和敬仰。
甚至还隐隐将他推为夏国科学家第一人的苗头。
在门口听了一嘴,他便走进实验室,道:
“蒋所长,你们实在是过奖了,我哪能当得起第一人这个称号。”
“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要远高于我。”
“算了,不说这个,想起他们现在都还在辛苦的研究,我就更加惭愧了!”
听见李暮的话。
蒋南英等人闻言,先是愣了愣,旋即不禁有些汗颜。
就在这时,收到消息的彭时录从外面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李顾问,您来了啊,快快,里面请。”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暮请进实验室坐下。
紧接着,又让蒋南英汇报一下关于平板缝隙天线的研制情况。
后者赶忙开口,道:
“目前研制的整体情况都十分顺利。”
“在研究的过程中,平板缝隙天线出现过频率范围限制、信号弱、易受干扰和带宽限制等问题。”
“不过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都将其一一克服,比如这个信号,我们就采用了利用放大器的方式……”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李暮的表情也缓和下来。
看来倒是他误会了,众人并没有偷懒。
只是进度有点过于顺利,所以才有一点时间闲聊。而且他所见的也只是这片刻的时间而已。
能将进度推得这么快,即便有他提前给了一半内容的一些原因,他们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待蒋南英说完之后。
李暮道:
“知道大家的进度这么不错,那我就放心了,等这次出去回来,我们便可以着手准备搞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理论研究了。”
话音刚落。
实验室内的彭时录和蒋南英,以及其他专家教授,俱是浑身一震,满是不可思议地看向李暮。
相控阵雷达最早出现于37年,二德建造了的“猛犸”雷达系统。
不过其资料信息并不完善,所以国内对之了解不多。
更广为人知的,是M帝的“长滩”号原子能动力D弹巡洋舰。
“李,李顾问,您说的无源相控阵雷达难道是……”彭时录咽了口口水,迟疑着问道。
夏国以前的雷达研究,主要是以仿制老大哥雷达和自主研制为主。
及至李暮出现,才转向脉冲多普勒雷达。
不过饶是如此,他们的技术还是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对于相控阵雷达的研究更是才刚刚起步立项。
李暮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的目光,解释道:
“没错,就是相控阵雷达,不过为了做方便区别,所以在这里我把它称为无源相控阵雷达。”
“它的天线阵列单元不会主动发射信号,而是通过集中式发射机产生高频能量,并通过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器。”
“核心技术主要包括5个方面,中央发射机和接收机、相位控制、信号放大和处理、波束形成和电子扫描……”
他的语速不快。
众人本来还以为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什么是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
没想到说着说着,突然就拐向了核心技术。
于是忙不迭地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将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
用了5分钟左右的功夫。
李暮简单地讲解了一下什么是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以及搞出它需要突破的几项核心技术。
不过他也没有说得太多,点到即止。
毕竟无源相控阵雷达,对于众人来说还是个新东西,需要一点的时间消化和吸收。
在他说完后。
众人也果然沉默地盯着笔记本思考了许久。
最后还是彭时录首先开口,惊叹道:
“李顾问,您的想法实在是弥足珍贵!”
“有了这些,我国的雷达事业,又将前进一大步啊!”
“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它的出现,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将迎来一次巨大大地提升!”
他说完之后。
站在旁边的蒋南英和一众专家教授,也跟着连连点头附和。
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资料,实在是太过宝贵。
仅仅是李暮今天所说的内容,便足以让他们用上三五年的功夫去研究。
“没有这么夸张,只不过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而已,想要落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呢。”李暮笑了笑道。
夏国发明出相控阵雷达的时间是在70年,不过却直到84年的时候才搞出无源相控阵雷达。
他们想要跨越这漫长的时间鸿沟,还需要更加地努力才行。
彭时录和蒋南英对视一眼,笑道:“我们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怕的是看不到困难而已!”
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闻言,也跟着笑了起来。
再难还能难过以前?
那时候没资金没设备没资料,不照样也在研究。
更何况现在还有李暮带领,总能在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予以帮助,所以根本不带怕的。
……
随后,李暮又和彭时录等人商量了一下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的研究团队组建问题,便起身离开。
在他走后。
众人也着手准备开始研究。
毕竟李暮只给了他们一个思路,还需要很多方面的理论验证,才能将之完善。
就在他们准备各自散去的时候。
忽然,一道声音响起:
“哎咦~你们说李顾问为什么要把相控阵雷达叫做无源相控阵雷达啊?”
听到这句话。
所有人往外走的步子都不由顿在原地,心里冒出同样的念头。
是啊,为啥要叫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国外不都是叫做相控阵雷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