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继续提升。
就算是上帝亲自帮忙,恐怕他们也没有可能再追赶了。
他提了提精神,问道:
“是查清了身份,又要有行动了吗?”
抛出国家方面的因素。
他其实还是挺佩服河图和天工这两个团队的。
毕竟能在夏国那样落后的国家里,造出领先世界的计算机,绝对可以说是天才中的天才。
“没有,自从上次的失败后,我们已经无力继续在夏国的境内活动。”莫克耸了耸肩,道。
他的语气十分轻松,并未因此事有任何的挫败感。
毕竟要不是前任的失败,也轮不到他当情报部门的老大。
想到这里,莫克继续道:
“好了,闲话就不多说了,我来和您说一说计划。”
“上层打算利用诺贝尔物理奖,将河图和天工引出夏国境内。”
“只要他去领奖,就能确认他的身份,到时候是杀还是抓,都由我们来决定。”
听到这个计划。
巴顿忍不住呆了呆。
用诺贝尔物理奖去诱惑夏国的科学家,这是认真的?
……
京都,早。
李暮从家中醒来。
洗漱锻炼完后。
他便来到书房,坐在书桌前。
拿起纸笔。
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天基武器啊,上头了,上头了!”李暮忽然反应过来自己昨天说了什么。
连卫星都没有。
就想搞天基武器。
也就是上级领导信任他,否则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会同意研究。
毕竟这玩意费钱不说,威力还很难保证。
“算了,就当提前做研究的准备吧。”李暮叹气道。
他看得出来。
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秦云,都得这个天基武器充满兴趣。
不过现在确实没有搞的基础。
他就怕上面听嗨了,下大力气投入。
这对于现在的夏国来说,并非好事。
“好在怎么研究,是由我来决定。”李暮这么一想,又放心了许多。
旋即,他开始整理目前手头的研究工作。
首先肯定是脉冲武器。
“不不,得先找人。”李暮打开聊天页面,连接建桥大学图书馆档案室的WIFI。
对于脉冲武器的研究。
是一个夏国,以及世界都未曾踏足的领域。
仅靠他一个人苦干硬干,是绝对没有办法完成的。
“孙成伟、陈永、马族广……”李暮很快找到了几个人的名字。
第一个未来长期从事炸药爆轰、激光辐照效应、高功率电脉冲技术和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等领域的工作。
是夏国高功率电脉冲技术方面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第二个……怎么才5岁!
略过。
……
在发现第二个人的年纪不对劲之后。
李暮特地又仔细地看了看其他人的年纪,结果很多现在都还是个小屁孩。
就算未来都是院士级别的天才。
现在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去研究。
好在孙成伟的年纪还算合适,否则无疑是痛失一员大将。
不过合适也只是相对的。
对方现在还在京大的数学力学系读书,要到明年才毕业。
“幸亏还有个马族广。”李暮将目光放到最后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为夏国激光技术和激光武器的研究,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论能力,绝对是没的说。
关键是,今年35岁,就在冰城工业大学教书,随时都调过来。
……
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
李暮先将脉冲武器的初步研究团队人选,都挑了出来。
人数并不算多,只有10个。
看着上面的名单,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能在后世留下名字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出过成绩的存在。
把他们放在一起,应对目前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够用了。
毕竟脉冲武器好研究,仅仅是相对于天基武器而言。
其本身的难度,并不比99式主战重坦和歼-10低,甚至还要更大。
“该去研究所了。”李暮站起身,将名单销毁。
接着叫来关建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之旅。
……
车研所内。
和门口的警卫打了个招呼。
李暮便直接走进了大门。
来了几趟过来。
他已经混了个脸熟。
只要不是带着陌生人,基本不用再被检查证件。
就在他朝里走的时候。
准备去饭堂吃早饭的所长麻志浩看见了他,连忙迎上前,高兴道:
“李顾问早,您回来了啊。”
虽说李暮才离开了一个星期。
然而在他的感觉中,却像是离开了好几年似的。
“所长早啊,您这是去吃早饭?那我们一起。”李暮笑道。
研究再紧要,也得把肚子填饱才行。
麻志浩道:“行啊,正好我个您说一说这段时间99式坦克的研制情况。”
说着,两人便一同前往饭堂。
路上麻志浩简单地和李暮讲了一下这七天以来杨英等人的研究情况。
在整体的推进上,还算是稳定。
防护系统的双层装甲结构,以及炮塔正面采用的箭簇型装甲套件,都完成了模型的生产,正在进行强度试验。
还有发动机方面。
对于李暮拿出的V型12缸60度夹角双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他们做了更加深入学习。
虽说目前还搞不出来。
但至少完整地理解了设计过程和设计原理,离成功差得只是时间。
还有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
来到饭堂。
一边听着麻志浩的讲述。
李暮一边抱着饭盒,来到一处位置坐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研究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问题。
这固然有他在走之前,特地多给了一些资料的原因。
却也有杨英等人努力奋战的功劳。
想到这里,李暮忽然道:
“我这趟路过奉天,顺道找几个老朋友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