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个理由。
他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让李暮如此坚定地推行这个研究。
李暮微微颔首,道:
“确实有一个大概的流程,不过还需要验证。”
“它的主要原料、是氧化铅、二氧化锆、二氧化钛,”
“工序可以分为七步,原料准备、混合与掩模、预烧、成型……”
他简单地说了说合成工艺的步骤。
当然,更详细的,还需要后续众人去实验。
比如用于优化材料性能的掺杂剂,就包括锑、锰、铁和铌等。
还有用于辅助的原料:粘合剂、研磨介质和去离子水等等。
缺少了任何一步。
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
会议室内的张吕千等专家教授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模式。
每个人都迅速拿出纸笔,“唰唰~”地开始记录。
过了半个小时。
随着李暮的最后一句话落下。
他们才缓缓地抬起头,重新看向李暮。
只不过在他们的眼中。
眼神已经开始变得不同。
质疑归质疑。
那只是不想让国家浪费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的资金和人力而已。
如果真的有可能。
试问又有谁不愿意,建立靠岸声呐阵列系统。
有了它之后。
夏国在近海之内,面对M帝和老大哥的原子能潜艇,都会有着极大的底气。
这其中的战略价值,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当然,也还是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陈芳运举手道:
“李顾问,有您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突破技术难关,达到建立靠岸声呐系统的基础。”
“只是我认为,我们不用着急建设。”
“在这个阶段,花费那么多的资金去建设,有些太过浪费了。而且我们也缺少人才的支撑。”
他说完后。
部分专家和教授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夏国确实缺钱。
而且在近海上,他们实施近海防御方针。
虽然不断的面临M帝和运输大队长的挑衅。
可国家之间,不能意气用事。
杜绝了他们在近海领域地威胁,固然是好事。
可如果以其他领域的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他们还没人。
彭时录看向李暮,苦笑道:
“陈教授说得不错,先不论钱的问题,就算上面肯拨款,我们也没人啊!”
夏国科研人员在声呐系统方面的研究基础,还是靠着老大哥提供的基础理论资料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搞一个这样大的声呐阵列工程,人手肯定不够用。
总不能李暮一个人一肩挑,啥都去干。
就算他愿意。
上面恐怕也不能同意。
面对彭时录等人提出的问题。
李暮微微沉吟。
技术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钱的方面也能想办法解决。
不过人才这点,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夏国的人才教育,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虽说有着钱五师、郭淮、胡旭华等一干顶级大佬。
但基础人才还是处于且将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他思索片刻,旋即道:
“先招一批学生,慢慢培养着。”
“资金方面,后面我会去和上面商议。”
“靠岸声呐阵列系统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是总要去搞的。”
听到他的话。
彭时录点了点头,道:
“没问题,我这就去汇报!”
其实上面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怕遭到李暮的反对,才让他先来提出。
这样一来,即便不成,也能有个缓冲。
看着彭时录离去。
李暮也没有耽搁,转过头,道:
“我们继续。”
……
一直忙到晚上10点。
李暮才坐车离开雷达研究所。
回到家中。
他坐在沙发上,闭目小憩。
脑海中,却在想着,该怎么赚钱的事情。
作为心理学专业出身。
他看得出来,彭时录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似是有所隐瞒。
仔细想一想。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
“国家怕是又没钱了啊!”李暮心中暗叹。
夏国这两年确实赚了不少钱。
不过花钱的地方也多。
超算、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玄鸟-1通用直升机、3w吨模锻水压机等等,都是大工程。
虽说在他的帮助下,几乎没有太多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本。
但哪怕研发成本再低。
最终的建设,依旧是动辄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投入。
这样一来,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的那点钱,自然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要不多搞几个重型机械去开采资源?”李暮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只不过很快,他就果断放弃。
爆一堆重型机械出来,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资源价值。
可资源这些东西,用一点少一点。
要是开采得太狠,以后没了可就要被人卡脖子了。
M帝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出色——不用自己的,专门抢别人的。
“还是想办法继续扩大半导体产业吧。”李暮心道。
想要经济发展获得爆发式地增长。
除非是卖军事武器才有可能。
否则只能慢慢地来。
当然,也可以考虑考虑卖科研设备。
比如光刻机。
只要他们敢拿出来标价出价。
哪怕是开1亿M刀,老大哥和M帝八成也会忍不住动心。
毕竟据他了解。
目前为止,也就只有M帝那边搞出了100w次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而已。
这个水平,集成度估计连5w都不到。
他们给个10w的,M帝和老大哥包打钱的。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继续研究扩大半导体产业的事情。
就在他研究得正认真的时候。
关建民在书房外轻轻地敲了敲门,小声道:
“郭院长和乔领导来了。”
听到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