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就以身作则。”
“将你送到实验室,我就去休息。”
“你也别想求情,没用。”
话音刚落,彭时录人已经走了出去,不给李暮半点开口的机会。
……
随后,两人来到实验室。
刚刚走到门口。
便听见了里面传来一道道惊呼之声。
听到这声音。
李暮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彭时录。
后者当即解释道:
“应该是声学研究所的王德昭王所长带着人到了。”
“他是咱们国内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声学家,对国家的水声学和声呐技术都有着重要贡献。”
“本来是准备过段时间再叫他们过来帮忙搞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没想到因为新型声呐的事提前了。”
彭时录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李暮走进实验室。
两人出现在门口的瞬间。
便被人发现,大声道:
“是李顾问,李顾问来了!”
声音刚落。
原本正在惊叹新型声呐方案的王德昭等人,立刻回过头,看向李暮,道:
“您就是李顾问吧,久仰了!”
“王德昭所长,您好!”李暮伸出手,和面前60多岁的小老头握了握。
别看对方年纪大。
却是夏国水声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德昭上下打量了李暮好几眼,才继续道:
“难以置信啊,您说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您能一个下午就把新型声呐搞出来?”
“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声学理论创新,完全超越了我们国家,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
“如果不是现在时机不合适,我甚至更想先向您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做研究!”
他的语气中满是钦佩。
夏国的声学理论,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强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具体到声呐上,更是如此。
至今他们主要使用的声呐,都还是仿制的老大哥的设备。
比如,仍旧采用简单的声波传播模型,对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理解有限。
也缺少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对声波传播影响的深入研究。
再比如,依赖滤波器和放大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分离目标信号和环境噪音。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没个三四年的功夫,很难看到希望。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李暮给出的方案中,对此有着相当详细地阐述。
不客气的说,这一下直接填补了国内声学领域至少10年的空白。
“只是我的浅见而已,在声学方面,我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和实践的结合。”李暮道。
在面对王德昭这种声学大佬的时候。
该谦虚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毕竟要他搞理论没问题,实践却还是差了不少。
王德昭笑道:
“这算是什么问题,我,还有马教授、应教授和张教授他们,都认为您的理论没有任何纰漏之处。”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从声学研究所来的3个教授,也走上前来,向李暮自我介绍。
马大有,夏国著名声学家。
应重福,超声学专家。
张仁合,水声学专家。
“各位教授,你们好。”李暮一一上前和3人握手。
在互相认识过后。
他也不含糊,当即道:
“王所长,时间紧迫,国家急需这个新型声呐,所以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型声呐的研制,必须尽快展开攻关。”
“如果您,还有大家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们现在就立刻开始吧!”
李暮的话很简单。
却是最好的动员。
国家需要。
当这个四个字出现的时候,胜过任何文字的动员演讲。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D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不过李暮觉得,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要是这说出口,怕是众人都得拼命!
王德昭等人也不含糊,立刻齐声道:
“是!”
……
紧接着。
在李暮的带领下,新型声呐的研制工作立刻展开。
首先,是任务的划分,也就是分组。
由王德昭负责升学理论与基础研究组。
他们的任务,是研究水下声波传播理论,建立声呐性能的数学模型。
彭时录负责声呐硬件研制组,研究的是声呐系统的核心硬件。
包括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基阵等。
海洋环境与试验组由应重福负责。研究海洋海景对声呐性能的影响,并负责海上试验。
最后剩下的信号处理与电子技术组、系统工程与集成组。
则由李暮一肩挑之。
这方面他有着天然的优势,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
会议室内。
待众人陆续入座之后。
李暮拿起一块小黑板,道:
“先来说一说我们需要攻克的4项关键技术。”
“首先,是低频声波技术。”
“采用低频声波,它在水中的传播损耗较小,频率范围可能为数百赫兹至数千赫兹……”
他先从低频声波技术讲起。
然后再一步步进行阐述。
数字化信号处理、多基阵设计和抗干扰技术。
就在他刚刚说完的时候。
下面的王德昭飞快地举手提问,道:
“李顾问,低频声波的发射与接收、信号传播与衰减、环境噪声干扰,以及数字化信号处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难点吧。”
低频声波的发射,需要大功率的发射器和高灵敏度接收器。
而且它虽然传播距离远,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仍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
海水温度、盐度、眼里等环境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声波的传播特性。
李暮答道:
“信号发射和接收方面,可以采用新型压电材料研制高效能、低损耗的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则使用信号放大技术,提升接收性能。”
“信号的传播与衰减,则要利用计算机来建立青雀的海洋声场模型。”
“我会开发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补偿声波传播中的衰减和多径效应。主语环境干扰噪音……”
他的语速不算快。
可下面一众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还是不免一阵手忙脚乱。
这些内容,他们一时间很难直接消化掉。
毕竟无论是新型压电材料,还是先进的信号发达技术等等。
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知识和内容。
雷达研究所这边的专家和教授们倒是早有准备,干脆地就没人试着去理解,而是先将内容记下来再说。
不过很快。
他们就发现有些不对。
李暮以前说完,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
这次在解决了王德昭提出的几个问题之后。
又紧接着补充了3点,道:
“低频声呐系统通常需要集成多种基阵,所以需要我们开发多基阵数据融合算法,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和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