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她也明白江楚楚的高傲,被自己戳破之后,她是没脸求助家里的,当然,也怕爷爷真的会不管她。
说起来好笑,论起来对爷爷奶奶的了解,江楚楚这个从小在两人身边长大,备受宠爱的孙女,反倒不如她这个见面次数少的。
这叫什么,被偏爱得有恃无恐吗
江月在心里嗤笑,可江楚楚却真的被将住了,生怕江月真的去告状,闭嘴不敢说什么了。
此后无论桑语分配什么工作,都老老实实完成。
当然,桑语也没有趁机报复,让她做最重的活。
桑语把所有人分成两人一组,轮流替换,除了身体虚弱的妇人和孕妇,大家的任务都是一样的。
这么做虽然麻烦了一点,刚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但是真的公平,而且大家一天下来做重活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小时,算是轻轻松松把工分赚了。
很快熬糖的工作就上了正轨,一块块甜蜜的红糖被制作出来,切块称好,用纸张包好,然后放入袋子里密封。
自从有了上个好消息之后,第四份订单迟迟没来,周支书相当担心,同时也在思考,是不是要现在就把前三份订单送出去,免得已经谈好的也黄了。
可这事是李文谦和梁生负责接洽,两人都不在,他们就是去了三个县,都不知道该找谁。
又等了一周,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
周支书终于坐不住了,叫了村委的人开会,同时还把桑语叫过去了,让大家集思广益想想办法。
“我们不能只靠李知青两人,这样太被动了,要不再找几个人去推销推销”毛会计道。
“知青院里倒是有很多知青,他们也是有文化的,要不桑知青你给培训培训,让他们去试试”周支书试探的道。
“培训是没问题啦,但是支书,现在村里这么忙,眼看还有一半的地要插秧,我们真的要腾出手来做这个吗”桑语一语中的。
正是播种的时候,能抽出人来熬糖已经不容易了,
再抽调几个壮劳力,插秧的人还够吗
周支书眉头一皱,“那要如何是好。”
“支书,要不然这样,我们还是先紧着农忙,等插完秧,他们还没有回来,也没送来什么信,我们在培训。”桑语建议道。
周支书重重地叹气,“好吧。”
这场会议没头没尾结束了,只得出一个结果,等着
好在司徒泽非常靠谱,没有让他们多等,几天后的傍晚,他和李文谦,梁生一起回来了。
同时,他们还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是司徒泽这边,榨甘蔗的机器他预订了二十台,会先交付十台,目前要的都是手动的,村里通电确实不方便。
烘干机他定了五台,原本有的机型是通电的,他给修改之后变成了使用煤炭。
十五台机器会在月底生产好,然后通过铁路运输过来。
搞定了这件事,他就回来了,不过没回县,而是先去了隔壁县,那里有煤矿。
司徒泽去煤厂预订了一年的量,会分两次送过来,这样就不缺煤炭使用了。
在隔壁县,他碰到了李文谦和梁生两人,知道他们搞定了三单,觉得数量不够,就带着他们在附近县都转了一圈。
司徒泽出手,短短十天内,就直接拿下了六单,可谓是效率惊人。
就连原本不打算订购的,都被他说服了,李文谦和梁生看得叹为观止,钦佩万分。
两人都是认真的人,看过司徒泽的操作后,晚上回招待所细细琢磨,然后发现,司徒泽做的这些,都可以在桑语和他们说的销售理论上得到论证。
只不过以前他们没有参透,还明白不过来。
可现在看到了司徒泽的手法,就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他们把笔记再一次翻出来,然后细细感悟,自认为得到了成长,迫不及待地要去下一个县城试一试。
不过司徒泽阻止了他们,“我们先回去,休整一番再继续不迟。”
已经有九单了,够村里熬制好一段时间了,等机器到了,可以加足马力制糖,再出来推销也是可以的。
不然订单积压过多,迟迟不能交货,人家也会不满的。
再加上他们也在外面跑了这么久,虽然年轻力壮,可也难免疲劳,回去休息一下也好。
于是三人就一起回来了。
周支书双手颤抖着捧着那些订单,满脸都是激动,“好啊,好啊”
九个订单,一共下单五千六百斤红糖,保守估计能消耗六七万斤甘蔗。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没有从外村购买甘蔗,自家的库存能消耗一空。
现在买了,也不过是余下一万多斤甘蔗而已。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啊机器还没到,工坊尚未成立,他们的甘蔗就全卖出去了。
周支书拍着司徒泽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住地说“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