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徐庶看着荀彧和崔琰,果然都是千年狐狸啊,他道:“等着,我去喊他过来。”
荀彧和崔琰瞧着徐庶往图书馆三楼而去,他俩相视一笑。
“元直学识渊博,思路敏锐,假以时日,必然名震四方。”
荀彧同意崔琰的说法,“他的运气也不错,选择凉州,他的起点就比别人高太多了。”
崔琰看向荀彧,问道:“文若,如今乱局已生,洛阳那边也是纷争不断,你怎么选?”
荀彧沉默了,颍川荀氏和清河崔氏一样,都是世家大族,然而不同的是,荀氏自战国荀卿起,就一直崇尚儒家思想,传承的也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不管刘氏政权再怎么腐朽无能,荀氏族人都不会背叛国家,他们以仁义为先,以匡扶大汉保护黎民为己任,这是刻在荀氏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东西。
见荀彧久久没有没有回答,崔琰也明白了他的想法,就算想劝阻,也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徐庶带着青崖回到二楼,他们身后还跟着贾诩。
第一次见到青崖,崔琰脑中就浮现出了“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的语句来,眼前的少年着实太过出色,不管是他的相貌,还是气质,都是世所罕见,让人见之难忘。
“在下董青崖。”青崖朝荀彧和崔琰行了一礼,“两位先生好。”
他就是董卓唯一的儿子青崖公子?荀彧心中震惊,能教养出这么出类拔萃的继承人,董卓又是何等模样?他顿时生出了与之一见的想法。
“青崖公子客气了。”荀彧扶起青崖,他看向贾诩,问道:“这位是?”
贾诩上前一步,自我介绍道:“文若先生,季珪先生,在下贾诩。”
“原来是文和先生,是我们失礼了。”来武威郡几天了,自然知道贾诩在凉州的地位,崔琰笑着回了他一礼,同时请青崖和贾诩坐下说话。
林禹州得知青崖和贾诩去图书馆见荀彧和崔琰时,心情很是愉快,“这位荀令君不仅洞察先机,慧眼识人,还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曹操能转战各地,多亏有他镇守后方,保证后勤。”他走到季盛彦身边,靠在他椅子的扶手上,“荀彧忠于汉室,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郁郁而终。好在你我都不准备做皇帝,如此以来,文若说服他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季盛彦撑着额头,看着林禹州的眼睛,他俩都忙,相处时间越来越少,他就盼着这些人能顶起事来,“等事情平定了,我们隐居。”
林禹州脸上浮出兴味的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世界,说不得他们以后真能归园田居,“先收复荀令君,以后在培养诸葛孔明,大汉内政就无忧了。”善战的军事人才很重要,但善于管理国家的政治人才也很重要,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林禹州决定两手都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