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风云突变,边境局势

乐平在营帐里来回踱步,脚步声沉重而急促,每一步都踏得地面微微震动,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尖上。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每一种可能的应对策略。出兵强攻?盛乾军队已然严阵以待,且兵力不弱,己方毫无胜算,只会徒增伤亡,让无数士兵血洒疆场,他们背后是无数翘首以盼的家庭,他又怎能轻易将这些鲜活的生命送入绝境。按兵不动?可粮草补给有限,时间一长,军心必乱,士气低落,军队不战自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停下脚步,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最终果断地说:“看来这次的计划要泡汤了,不能贸然行动。”

说出这句话时,他的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奈,可在这残酷的战局面前,理智最终战胜了冲动。

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乐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快步走到案几前,迅速提起毛笔。此时,他的手微微颤抖,蘸墨时,笔锋在砚台边缘轻轻磕碰,发出细微声响。

他略作思索,便奋笔疾书,笔下如有神助,每一个字都倾注着他的焦虑与期待。他详细地描述着前方盛乾局势的突变,从内乱的平息,到内应的反水,再到沈岳陈兵边境的严峻现状,无一遗漏,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都在向朝廷诉说着事态的紧急。

写着写着,乐平的眉头越皱越紧,想到局势的艰难,他的心就揪成一团。好不容易等来的扩张良机,瞬间化为泡影,如今大军进退两难,全指望朝堂能给出破局之策。

终于写完,乐平吹干墨迹,仔细将书信折叠好,放进特制的竹筒,用蜡封紧。他招来一名传令兵,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郑重地叮嘱道:“务必将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朝堂,不得有误!这关乎全军生死、齐国兴衰,若有差池,军法处置!”

传令兵被乐平的严肃震慑,双腿一软,“扑通”跪地,高声应道:“将军放心,我就是拼了性命,也定将信送到!”

乐平看着传令兵坚毅的脸庞,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传令兵飞身上马,马鞭一甩,“驾”的一声,骏马嘶鸣,扬尘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旷野中由近及远,逐渐微弱。乐平站在营帐外,望着那扬起的尘土久久未散,心中默默祈祷着朝堂能尽快给出一个妥善的应对之策,好让他带领这五万将士摆脱困境,平安归乡 。

营帐内,乐平的神色凝重,在送走传令兵后,深知时间紧迫,每分每秒都可能决定战局走向。他立刻挺直腰杆,声音如洪钟般在营帐内回荡:“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加强巡逻,密切关注盛乾军队的一举一动,不可有丝毫懈怠!”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穿透营帐,传向每一位士兵。

士兵们整齐划一,齐声领命,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在旷野中久久回荡。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紧张,迅速行动起来,整个营地顿时一片忙碌景象。

巡逻的士兵们手持长枪,枪尖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他们两两一组,迈着矫健的步伐,围绕营地四周展开巡逻。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处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风声呼啸,他们的衣衫被吹得猎猎作响,但他们浑然不觉,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防备着盛乾军队可能的突袭。

负责加固防御工事的士兵们也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将沉重的巨马用力拖行,摆放得更加紧密。拒马的尖刺如林立的獠牙,在地面上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紧接着,他们又搬来鹿角,小心翼翼地将其安置在巨马之后。这些鹿角尖锐锋利,一旦敌军踏入,便会陷入困境。士兵们的额头布满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但他们没有丝毫停歇,争分夺秒地完善着防御工事。

营地中,指挥官们不断穿梭其中,检查着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情况。他们一边大声指挥着,一边亲自上手调整拒马的角度、检查兵器的锋利程度。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

乐平站在营帐外,望着忙碌的士兵们,心中暗自祈祷京城能尽快传回决定。他深知,在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己方必须坚守防线,在朝廷的决策下达之前,绝对不能与盛乾军队产生任何摩擦,否则局面将彻底失控 。

夜幕如墨,悄然笼罩着盛乾的军营。营地内,火把摇曳,光影交错,映照出士兵们忙碌而紧张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朔风在营帐外呼啸,如同一头头猛兽在嘶吼,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奏响前奏。大将沈岳神色凝重,他的眼眸中透着焦虑与决绝,深知齐国大军压境,边境已然危在旦夕,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他深吸一口气,迅速传令召集原公孙御部下。一时间,营帐内人影攒动,众人神色各异。有的将领眉头紧锁,满脸写着担忧,时不时望向帐外,仿佛能看到齐国军队那如林的刀枪;有的则目光闪烁,满怀期待,盼着能在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

然而,当沈岳宣布接下来的安排时,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几位平日和公孙御交情深厚的将领,率先发难。其中,身材魁梧的王猛,满脸横肉抖动,上前一步,双手抱胸,粗声粗气地说道:“哼,沈岳,虽说你现在接手了,可我们跟着公孙将军多年,凭什么要听你的?”他的语气中满是不屑与抗拒,身后几个将领也跟着附和,脸上带着嚣张跋扈的神情。

沈岳并未动怒,他面色沉静如水,大步走到案前,双手稳稳地拿起公孙御的亲笔信。他的动作极为郑重,仿佛捧着的是国家的命运。他缓缓展开信件,每一个动作都不紧不慢,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高声说道:“各位,且看这封信。”

信中,公孙御的字迹刚劲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吾部众将,今齐国犯境,国难当头。沈岳将军智勇双全,圣上委以重任,望尔等务必紧密配合,不可有丝毫懈怠与违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外敌,护我山河,乃我等军人之使命。违沈将军之令者,等同叛国,军法严惩!一切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共退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