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合纵御齐,乾齐息兵

行人稳步上前,恭敬地向卫王行了大礼,仪态大方,尽显盛乾使者的风范。而后挺直身躯,声音激昂且充满力量,开始了他的慷慨陈词:“卫王陛下,齐国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如今他们在边境频繁异动,对我盛乾虎视眈眈,其志在吞并我国。一旦我盛乾不幸被齐国得逞,赵国、魏国虽实力不俗,但面对日益强大且野心膨胀的齐国,恐也难以独自抵挡。”

他微微停顿,目光恳切地看向卫王,加重了语气:“到那时,卫国周边强国环伺,赵国、魏国自顾不暇,卫国将孤立无援。以卫国的国力,在齐国的强势威压下,必是危在旦夕。唯有各国摒弃前嫌,携手合作,集结各方力量,才能制衡齐国,保得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护诸国周全。”

卫王听着行人的话语,原本平和的面容渐渐笼上一层忧色,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与忧虑。他轻轻皱起眉头,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内心显然被这番言辞触动。稍作沉吟后,卫王再度看向行人,缓缓说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此事容我与诸臣从长计议。” 行人心中明白,卫王已有思考的倾向,便再次行礼,后退几步,退出了大殿,静静等待卫国的回应 。

出使魏国的行人,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魏国那气势恢宏的都城。踏入巍峨的魏国王宫,他稍作整顿,抖擞精神,稳步迈向朝堂。

魏国朝堂之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魏王高坐于奢华的王座之上,身姿威严,周身散发着一种久居高位的气势。两旁大臣身着华服,神色各异,或好奇、或审视,目光齐聚在这位来自盛乾的行人身上。

行人不卑不亢,大步向前,在大殿中央站定,恭恭敬敬地向魏王行了一个大礼,随后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直视魏王,言辞恳切且直白地说道:“魏王陛下,齐国此番在边境大肆调兵遣将,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妄图打破当下中原地区的势力平衡。魏国一直以来国力强盛,在诸国之中颇具威望,军事、经济实力都不容小觑。”

他微微一顿,神色变得愈发凝重,提高音量继续说道:“然而,一旦齐国成功吞并我盛乾,势力必将急剧膨胀,到那时,魏国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劲敌。齐国的野心绝不止于我盛乾,魏国与我朝相邻,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助我盛乾,实则就是在帮助魏国自身,维护魏国现有的安稳与繁荣。若此时坐视不理,待齐国壮大,魏国日后恐将陷入无尽的纷争与战乱之中,到时再想挽回局面,可就难上加难了。”

魏王听完这番话,神色未动,只是缓缓抬起手,轻轻抚着胡须,眼神中闪烁不定,似是在权衡利弊,又似在思索着更深层次的谋划。他并未立刻表态,大殿内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微风拂过殿内的帷幔,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大臣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目光在魏王和行人之间来回游移。行人静静地站在原地,心中虽焦急万分,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等待着魏王的回应 。

在秦国那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青铜鼎中袅袅香烟升腾而起,与殿内高悬的华丽宫灯交相辉映,将整个空间烘托得愈发神秘而威严。秦王高坐于巍峨的王座之上,头戴冕旒,身着玄色龙袍,周身散发着令人敬畏的王者之气。殿下,文臣武将们整齐排列,目光如炬,注视着这位来自盛乾的行人。

行人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稳步上前,在大殿中央站定,恭恭敬敬地向秦王行了一个大礼,动作沉稳而庄重,尽显盛乾礼仪之邦的风范。随后,他挺直腰杆,目光诚恳而坚定,直视秦王,开始了他的恳切陈词:“秦王陛下,我盛乾与秦国虽在地域上相隔一定距离,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中原局势之下,各国实则休戚与共。如今,齐国野心勃勃,其扩张之势如汹涌潮水,难以阻挡。他们在边境频繁调动兵马,意图吞并我盛乾,进而称霸中原。”

行人微微停顿,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秦国若此时选择坐视不理,任由齐国在东方肆意扩张,待其平定东方诸国,势力空前壮大之后,必定会挥师西进。到那时,秦国将直面齐国的强大兵锋,面临巨大的威胁。”说到此处,行人向前一步,语气愈发激昂:“当下,唯有秦国伸出援手,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遏制齐国的野心,方能保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安宁。这不仅是为了我盛乾,更是为了秦国自身的长远利益。如今相助,实乃共保中原、共御强敌的上策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王静静地听完行人的这番言辞,目光深邃得如同幽渊,令人难以捉摸。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行人一眼,那目光中似乎蕴含着无数的思量与权衡,却又让人无法洞悉其中的深意。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秦王的回应。然而,秦王只是端坐在王座之上,不发一言,大殿内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殿外风声,打破这短暂的沉默 。

在韩国那略显紧凑却不失庄重的王宫之中,殿内装饰虽不似大国那般奢华张扬,却也精致典雅。韩王端坐在王座之上,身形清瘦,面容带着几分疲惫与忧虑,目光望向步入大殿的盛乾行人。两侧,韩国的大臣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关切,有的则满是无奈,齐聚一堂,等待着行人的来意。

行人一路奔波,神色中带着些许疲惫,但此刻重任在肩,他强打精神,快步上前,在大殿中央站定,恭敬地向韩王行了大礼,随后直起身子,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语速急切地说道:“韩王陛下,我盛乾与韩国同处中原大地,地域相邻,命运与共,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齐国在边境蠢蠢欲动,妄图进犯我盛乾。一旦齐国得逞,其势力必将迅速膨胀,野心也会愈发猖獗。”

他稍作停顿,喘了口气,接着加重语气:“韩国国势虽不似大国那般强盛,但在中原局势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齐国若战胜我盛乾,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韩国。唇亡齿寒的道理,韩王陛下必定深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唯有各国团结一心,共同抵御齐国,才能保得韩国的安宁,维护中原的和平秩序。还望韩王陛下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韩王听着行人的这番话,脸上的难色愈发浓重,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缓缓开口道:“先生所言,本王岂会不知。只是韩国国小力弱,在这乱世之中,自保已然艰难。若要与齐国抗衡,仅凭韩国一己之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王愿听中原诸国号令,只盼能在诸国的携手合作下,共同度过这场危机,保我韩国百姓平安。” 行人听闻,心中明白韩国的难处,微微颔首,再次行礼,退至一旁,心中默默祈祷各国能尽快达成共识,共同对抗齐国 。

在鲁国那充满古朴韵味的宫殿之内,雕梁画栋间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鲁公那端庄肃穆的面庞上。鲁公身着华服,正襟危坐于主位,两侧大臣或正襟危立,或交头接耳,满是对这位远道而来的盛乾行人的好奇。

行人稳步踏入殿内,步伐沉稳且坚定,尽显使者风范。他走到大殿中央,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敬地向鲁公行了一个大礼,动作优雅而规范,尽显盛乾对鲁国的敬重。随后,他缓缓直起身子,目光中满是诚恳与期待,语调柔和却饱含力量,开始晓之以情:“鲁公,长久以来,我盛乾始终秉持着以礼相待诸侯的原则,与各国友好往来,从无冒犯之举。在外交之上,我们尊重各国的传统与文化,以和为贵,为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