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率领大军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向北方边境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仿佛大地都在颤抖。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都毫不畏惧,心中充满了对匈奴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忠诚。当大军抵达边境时,李威喜出望外,他亲自出城迎接霍去病。两人相见,简单寒暄后,便立刻商讨作战计划。
霍去病仔细研究了边境的地形和匈奴的动向,心中渐渐有了计策。他对李威说:“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我们若与之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不如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先派一支奇兵绕到匈奴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和补给线,然后我们再正面出击,前后夹击,定能大破匈奴。”李威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将军果然年少有为,谋略过人。”
于是,霍去病挑选了一万精锐骑兵,组成奇兵,由他亲自率领,趁着夜色,悄悄绕到匈奴后方。草原的夜晚,寒风刺骨,如刀子般刮在士兵们的脸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了匈奴的巡逻部队,可就在快要抵达预定地点时,突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沙尘暴。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昏黄,伸手不见五指。士兵们被风沙吹得睁不开眼,马匹也惊恐不安,嘶鸣不止。霍去病大声呼喊,指挥着士兵们稳住阵脚,他自己则不顾风沙,穿梭在队伍中,安抚着士兵们的情绪。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他们终于在风沙中坚持了下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预定地点。与此同时,李威率领剩余的四万大军,在边境正面摆开阵势,准备与匈奴展开决战。
匈奴单于呼韩邪得知盛乾国援军已到,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兴奋不已。他认为这是一场与盛乾国正面较量的好机会,若能击败盛乾国的援军,便能长驱直入,占领盛乾国的北方领土。于是,他集结了十万骑兵,气势汹汹地向盛乾国边境杀来。
当匈奴骑兵抵达边境时,看到盛乾国军队严阵以待,呼韩邪单于冷笑一声:“哼,就凭这些人,也想阻挡我匈奴铁骑?”他一声令下,匈奴骑兵如潮水般向盛乾国军队冲去。李威见状,也毫不畏惧,他挥舞着军旗,大声吼道:“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打!”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震天动地,鲜血染红了草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匈奴骑兵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伴随着生命的消逝;盛乾国士兵们则用手中的长枪和盾牌,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进攻,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霍去病率领的奇兵突然出现在匈奴后方。他们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匈奴的心脏。匈奴骑兵顿时大乱,他们没想到盛乾国军队会从后方突袭。霍去病挥舞着长刀,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他的长刀舞动得虎虎生风,每一次劈砍,都能看到匈奴骑兵倒下,鲜血飞溅。匈奴骑兵在前后夹击之下,渐渐陷入了困境,士气低落,开始节节败退。
呼韩邪单于见势不妙,心中暗自叫苦。他没想到盛乾国的将领如此厉害,竟然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战术。他试图组织骑兵突围,但已经来不及了。盛乾国军队乘胜追击,对匈奴骑兵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匈奴骑兵四处逃窜,死伤无数,战场上一片狼藉,断臂残肢散落一地,鲜血汇聚成小溪,蜿蜒流淌。
呼韩邪单于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残部仓皇逃窜。霍去病率领军队紧追不舍,一直追击了数百里,才收兵回营。这场战役,盛乾国大获全胜,共斩杀匈奴骑兵两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马匹和兵器。边境百姓得知胜利的消息后,欢呼雀跃,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凯旋的将士们,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孩子们欢呼着跑向士兵,手中挥舞着鲜花;老人们则满含热泪,紧紧握住士兵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
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林羽亲自出城迎接,对他大加赞赏,并论功行赏。朝堂上,众人纷纷称赞霍去病的英勇和谋略,霍去病却谦虚地说:“这一切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和将士们的奋勇杀敌之功,臣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林羽看着霍去病,眼中满是欣慰和赞赏:“霍将军年少有为,此次立下大功,实乃我盛乾国之幸。希望你日后能继续为国家效力,保我边境安宁。”
然而,林羽深知,此次击败匈奴只是暂时的胜利,匈奴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会卷土重来。为了彻底解决北方边境的问题,他决定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力量,修筑更多的长城和堡垒。工匠们日夜赶工,搬运巨石、烧制城砖,长城在他们的努力下不断延伸,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北方边境。同时,林羽鼓励百姓在边境地区屯田,发展生产,以增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和防御能力。他派遣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农官,指导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还分发农具和种子,帮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