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暹罗的外交人员和日本佛教本愿宗传教僧人也大力宣传:“大和民族与暹罗民族同宗同源。”
日本佛教本愿宗严重影响日本底层军人,他们认为侵华战争不是犯罪而是所谓的“圣战”。
佛教核心都是劝人向善,可本愿宗宣扬 “五恶谤法无所谓,只信本愿即往上”,认为只要是坚持“本愿”,即使作恶也是没有关系的,而且认为日本天皇的旨意就是全体日本人的“本愿”。
于是本愿宗的观点得到日本军政两界的支持,成了底层日本军人的精神支柱和侵略战争的工具。
本愿宗还宣扬只要信奉本愿宗,即使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死亡,也不会下地狱,佛祖会带他们的灵魂去极乐世界享福。
日本本愿宗还派出随军和尚在各占领区内大肆修建寺庙企图精神麻痹占领区内的人民群众。本愿宗邪恶论在华国完全没有市场,但是在暹罗却信徒众多。
拉玛五世即位后,开始全面向日本学习,日本在暹罗政治和军事上都有重大的影响力。
1930年,暹罗军人推翻了曾经完全信赖日本的拉玛六世,开始全面亲日。
暹罗军政府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紧靠日本,而且开始大肆排斥华人和华侨。
1939年6月24日,銮披汶·颂堪的命令暹罗改名为“泰”,理由是人民喜欢这个称呼。”
其实,暹罗此次改名的目的是要推行 “泛泰主义”。
“泛泰主义”认为:华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孟族、老挝人都属于”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统一在“大泰国”之内。凡是泰族人都属于“大泰国”,凡是泰族人居住的土地都要还给“大泰国”。
“泛泰主义”实际上和德国战争狂人希特勒口中一个国家由一个民族组成说法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