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南昌会战4

日军少将收割机 温暖WN 2345 字 1个月前

日军攻占南昌后,东到鄱阳湖东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宁一线与华国第9、第3战区保持对峙。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虽占领南昌,但消耗较大,尚未整补,守备兵力不足。

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时举行反攻,同时令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袭扰、牵制日军,防止日军继续向西进攻长沙。

上峰命令第9战区和第3战区策划反攻南昌。

反攻兵力预定为第9战区的第1、第19、第30集团军以及第3战区的第32集团军,一共大约10个师,由第19集团军总司令统一指挥。

4月17日,上峰将自己的《攻略南昌计划》电告第3战区,并征求意见。

作战方针是:“先以主力进攻南浔沿线之敌,确实断敌联络,再以一部直取南昌。攻击开始之时机,预定4月24日。”

其兵力部署的主要内容为:

“第1集团军第19集团军及第74军分别经奉新、大城地区向修水至南昌间南浔铁路挺进,彻底破坏交通,断敌增援,并协力攻略南昌。”

“第19集团军第49军逐次推进至高安,为总预备队,第32集团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赣江以东进攻南昌,并组织1个团的部队,以奇袭手段袭取南昌。第30集团军基进攻武宁。”

4月18日,第3战区司令长官复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兵力部署提出自己的建议,稍有变动,强调进行奇袭及“破坏、扰乱敌之交通及后方”,“切断敌之联络线”,并认为“攻击时间应提前,从速实施,至迟须在22日左右”。

4月21日,第9战区的部队首先开始行动。第1集团军以第60军第184师和第58军新10师进攻奉新,以第58军新11师监视靖安日军。

以第74军主力进攻高安,以第74军及第49军各一部北渡锦江,进攻大城、生米街。

两军激战至26日,日军退守奉新、虬岭、万寿宫一带。

国军第19集团军攻克大城、高安、生米街等据点,之后的攻击进展困难,攻击频频受阻,两个集团军的部队均未能按照作战计划推进到南浔铁路。

第3战区的第32集团军以第29军第16师、第79师、预备第5师及预备第10师之一部于4月23日渡过抚河,进攻南昌。

至26日时,攻克南昌南面的市汊街,向南昌逼近。

27日,日军集中第101师团主力实施反击,在猛烈炮火及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与华国军队在南昌东南、正南郊区展开激战,反复争夺该地区内的各村庄据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限于5月 5日攻下南昌的命令下达后,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认为:

“以南昌防御战后尚未得到补充且武器装备又远逊于敌的部队,对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而又依托防御工事的敌人进行攻坚作战,不可能按主观决定的时间攻下南昌。”

但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不敢直接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提出不同意见。

5月3日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致电原长官陈述自己的看法:

“查南昌、奉新方面之攻击,自4月23日开始,已11天。”

“因我军之装备等不及敌人,而敌人之重兵器、机械化部队与飞机等,能处处协力敌陆军之作战,因此攻击颇难摧毁敌之坚固阵地。”

“现我军作战之方略在消耗敌人,而不被敌人消耗,避实击虚,造成持久抗战之目的。”

“故此次南昌之攻击,即在消耗敌人、避实击虚之原则下,预行设伏,采用奇袭方式,四面进攻,冀以最迅速敏活之手段,夺回南昌。”

“现时已持久,攻坚既不可能,击虚又不可得,敌势虽蹙,但欲求5月 5日前攻克南昌,事实上恐难达成任务。”

“除严令各部排除万难、不顾一切继续猛攻外,拟恳与上峰通电话时,将上述情形婉为陈明。”

原长官于5月 5日将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的电报全文转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对限时攻克南昌的命令也认为不切实际,5月 5日也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婉转地提出不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