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持久战的阳谋

他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轻盈地划过地图上那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

“我们有四川的天府之国,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我们有云南的十万大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

我们还有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势险要,固若金汤。

鬼子每攻占一座城市,就需要分兵把守,

这就好比是蚂蟥吸血,吸得越多,它的身子就会越沉重!”

就在这时,赵学军那带着浓浓东北口音的话语突然从后排传来,

如同一颗炸弹在人群中炸开:

“那咱就跟鬼子打游击,

今儿个摸掉他一个据点,明儿个端了他一个炮楼,让那些小鬼子天天都睡不踏实!”

他的话音刚落,学员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

但这笑声中却充满了一股豪迈的血气。

叶参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接着说道:

“倭国的战争机器究竟是依靠什么来维持运转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石油、钢铁和橡胶。

然而,我们中国虽然相对贫穷,但这些资源却是倭国所极度匮乏的!

他们不得不从美国购买废铁,从南洋运输石油,以满足其战争需求。”

说到这里,叶参座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

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我们要炸毁他们的后勤运输线,烧毁他们的仓库,

让他们的飞机因为没有燃油而无法起飞,

让他们的坦克因为缺乏弹药而无法行驶。

这样一来,看他们还如何嚣张跋扈!”

古之月听着叶参座的话,不禁感到手心微微出汗。

他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淞沪会战撤退时的情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沿途的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送水送饭。

那些担架队里,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

这些普通民众展现出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精神,让古之月深受感动。

“所以,诸位!”

叶参座的粤语突然高亢起来,仿佛要冲破屋顶,

“这场战争,倭国必定会失败,而中国必定会取得胜利!

这并非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支军队的力量,

而是依靠我们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脊梁!”

最后,叶参座的拳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讲台上,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连地图都被震得跳动了一下。

礼堂里死一般寂静,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古之月站起身,看见张教育长站在台侧,眼角闪着泪光。

这个曾经在淞沪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此刻像个孩子似的拼命鼓掌,安徽口音哽咽:

"说得好!说得他娘的太好了!"

散场时,徐天亮拍着古之月的肩膀,金陵话里带着少见的郑重:

"兄弟,咱得把这道理讲给更多人听。

只要中国人的骨头不软,鬼子就别想让咱低头!"

古之月点点头,苏北话斩钉截铁:

"对!明天咱就带着学员们练野外生存,练伏击战术,

等鬼子再进攻的时候,咱就跟他们死磕到底!"

军校的操场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古之月看见学员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争论着《持久战》里的战术,

赵学军的东北话和李继宗的粤语此起彼伏。

他知道,今晚的油灯下,会有无数本《持久战》被翻得卷边,会有无数热血在年轻的胸膛里沸腾。

而明天的训练场上,将会响起更响亮的口号,

更坚定的步伐——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

而在永不屈服的民心,在绵延不绝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