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王妈是不知道十年后经济体制转型,届时工人都有很多下岗的,工人已经不是铁饭碗。
既然个体经济是趋势。
姜绾没认为摆地摊是丢人的、
现在投入个体经济正是时机,别的不说,她空间里还有三万多,可以借摆地摊的机会,混到营业额里面光明正大拿出来用呢!
要不然的话,那三万多永远烂在她空间里了。
想到这里,姜绾道:“可我就喜欢抛头露面。曾阿姨,我以前就在义县打工,能有渠道能拿到最低价格的货源。这段时间我也在季季红广场调查了解了一番,那些摊位的价格,都比我的渠道要贵。我有信心,只要我去做生意,一个月赚一千没有问题。”
姜绾说得认真,曾怡也听得认真。
“哦-------”没想到姜绾居然还做了前期工作,这孩子做事情就是比一般人认真。
陈太狂飙眼泪:“姜绾,你这是要钱不要脸啊,就算你一个月能赚一千块,但摆地摊就是丢傅家大院的脸。我们傅家大院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没有人摆地摊的。”
“陈太!”
曾怡把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拍,打断了陈太。
“季季红广场的摊位现在都是统一管理,发给营业证书的,并不是你口中的摆地摊了。说实在的,其实就跟百货商场的售货员一样,只不过他们不领工资,凭自己的能力赚钱而已。”
曾怡就是管理工商经济的,对季季红广场的摊位可谓十分了解。
一开始的时候,季季红广场的地摊,确实如陈太所说,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市民,或者被单位开除的工人,迫不得已找一些便宜的东西摆摊位挣钱谋生,但后来因为摆地摊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东西也往往比百货商店还要款式新颖且便宜,早在年前,部门已经将这些摊贩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