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门 有更新 2009 字 2022-09-14

我和柏潜远远对视一眼,瞬间会意命摄像机跟上,连酌双手叉腰,恼怒地撇嘴,“不拍了不拍了,都走远点!”

数位摄影有些踌躇,机位却毫不退让地留着,我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

亲自扛着眼前四个机位跟了连酌一路。

他此次没有再多说什么画外音,只是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一条条官道上,身影恍惚。

可恍惚中,又能从他眼底窥见少许惊人的清醒。

萧 娶直绫子,是信奉皇恩的证明,也是放弃皇位的信号。乾安皇室不乱,一切都有扛起的决心,大梁定也。

戚戬恨透了这步棋,恨不能一刀了结景帝,好不让萧 做皇权的牺牲品。

可独独,萧 接了旨。因此戚戬心中那口气,开始不上不下地乱窜。

他见着池中游鱼,想的是萧 的婚事;踏过这廊桥青阶,想的是萧 的婚事。

也罢,世间之大,仅有戚公一人困于心,徒惹笑话。

“卡!”我别有深意地看了一会儿靠在绣墙的连酌,而后叹了一声不为何叹的气,逃避般地用眼神追寻柏潜的身影,定定地对他点头,“准备大婚的场景布置吧!”

国难才过,护国夫人和定梁王的婚讯一出,很大程度上安抚了民心。因为在大梁的话本里,定梁王和护国夫人早已互许终身多年,琴瑟和鸣,如今一旨婚约可谓是成全一段佳话。

婚礼现场大办特办,几可比头太子娶正妃,轰动漯原。

只是当事人无心这场旖梦。

红烛帐软,定梁王与护国夫人分榻而眠。次日清晨,宫中丧钟大震,景帝驾崩。

而太后刘氏,因痛失帝子,大悲之下哭瞎了双目,一病不起。

梁王朝没有一个可以主持大局,说得上话的人。

逝者已逝,无可追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帝是谁。

景帝走的太突然,皇子们面面相觑,直到言官提醒“遗诏”二字。

侍奉景帝跟前儿的大内官金大士吊嗓咳了一声,“先帝去得急,夜里汹涌,并未召见任何人。遗诏虽有,却并未盖上玉玺。”

此话一出,满室哗然

“为何不盖玉玺?!”

“遗诏写的什么,还不快宣……”

“没有玉玺,遗诏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呢!”

直到大婚后的定梁王及护国夫人来迟,一直故作玄机的金大士才从袖口拿出一份明黄色的折子,宣道:“定梁王萧 接旨 ”

正值皇储之争,骤然听到一直有传闻是先帝私生子的萧 接旨,屋内大半的人都白了脸色。他们之中大半,都曾明里暗里给前线带军的萧 使过绊子。

“朕受天命继位以来,嗣守祖宗大业,兢兢夕惕,夙夜非宁,盖今三十有四年矣。然今忧疾不复起,有孤先帝托付之重,遂以自然万物之理宽之。皇四子永徽仁孝明达,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新君年幼,特昭拟定梁王萧 为摄政王,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诸王宗室悉尊祖训,家国重务无一遗漏须禀明摄政王,然后下策,以永宁我国生民。朕无憾矣。昭告中外,咸使闻之。”

金大士话毕,众人脸色各异,半晌无人答声。

皇四子永徽,乃景帝末子,时年不过才一十三岁。萧 手握兵权,又拟为万事都须容禀的摄政王,大梁皇权明显将旁落。幼帝只是个傀儡。

是以,骇然之下,无人敢接旨。

连金大士连连斥声:“众位大人,还不接旨?”都不管用。萧 的权力至此,大家不敢轻举妄动,然遗诏无御印又实在蹊跷……

直到有大胆妄为者,冒死提出质疑:“金内官,你说这是先帝的遗诏,可遗诏何故没有玉玺印?既不能释疑解惑,我等不接旨也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