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潜蛟一号’、‘潜蛟二号’已按计划抵达岱山港外围潜航待机点,声呐确认港内目标清晰!”通讯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好!”
李振海眼中精光一闪,“按预定方案,潜艇组先行!
驱逐舰编队,航向修正,航速降至10节,保持绝对静默!
所有武器系统解除保险,炮口指向目标区域!火控雷达预热,但暂不开启!鱼雷舱注水待发!”
命令通过灯光信号和最低功率的短脉冲通讯迅速传达。
庞大的钢铁舰体在引擎最低转速下,如同猎豹般悄然逼近猎物。
岱山岛马迹山港,灯火稀疏,一片死寂。
连续几日的阴雨让守备日军有些松懈。
两艘老旧的海防舰(Kaibōkan)“菊月”号和“望月”号,如同疲惫的老狗,在锚地外围懒洋洋地巡逻。
港内,五艘万吨级的运输船“神户丸”、“长门丸”、“武藏丸”、“山城丸”、“扶桑丸”如同巨大的黑色山丘,静静地停泊着,船舱里满载着枪炮、燃油、被服,是华中、华南日军的救命血。
岸基炮台上,巨大的三年式150毫米岸防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外海,但炮位上的哨兵裹着大衣,在寒风中昏昏欲睡。探照灯懒散地扫过海面,光柱很快消失在浓重的海雾里。
水下,死神已至。
“潜蛟一号”艇长,原特战旅水下爆破专家、现潜艇指挥官“礁石”(原名石磊),通过潜望镜最后一次确认目标方位。
“目标确认,‘神户丸’、‘长门丸’,距离800码,航速0,完美靶子。”
礁石的声音冰冷,带着猎人锁定猎物的兴奋,“声呐室,最后一次环境噪音确认?”
“背景清晰,无异常主动声呐探测,只有那两艘破海防舰的螺旋桨噪音。”声呐兵回答。
“很好。一号、二号鱼雷管,目标‘神户丸’,定深3米!三号、四号鱼雷管,目标‘长门丸’,定深3米!发射管注水,准备!”
艇内一片死寂,只有轻微的机械运转声和水流的汩汩声。
艇员们屏住呼吸,目光灼灼。
“一号至四号鱼雷管,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