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愣了愣,随即点头:“是,我娘叫王秀兰。她说当年没钱抓药,给您留了片薄荷......”
二
药碾子转起来的时候,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小栓按照周明远开的方子抓药,秤杆上的铜星晃悠悠的,麻黄、杏仁、甘草......每一味都称得格外仔细。
林茂堂站在旁边看着,嘴角带着点不以为然:“周先生,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用这种杆秤?我那有电子秤,精确到毫克。”
“药是给人吃的,不是给机器看的。”周明远拿起那片干枯的薄荷,指尖轻轻捻了捻,“当年你祖父给人抓药,总说‘多一钱少一钱,看的是人心’。”
他把薄荷放进药包,忽然想起王大婶后来的事。那年秋天她真的来了,揣着个布包,里面是十几个铜板,用麻线串着,沉甸甸的。祖父没收,反而给了她一包糖块,说:“孩子好了比啥都强。”
“周大夫,这方子......”年轻人看着药方上的字,忽然指着其中一味,“这薄荷......”
“少放,”周明远笑了笑,“孩子怕苦。”
林茂堂在一旁嗤笑一声:“治病看的是药效,不是口感。我开的方子,每克药都经过化验,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他从皮包里掏出张打印好的处方,上面印着“阿莫西林0.25g,每日三次”,字迹工整得像刻出来的。
年轻人拿着两张方子,手心沁出了汗。周明远看出他的犹豫,把药包往他手里塞了塞:“先拿去煎,要是还不好,再去林大夫那儿看看。”
“这钱......”年轻人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角票。
“先欠着,”周明远摆摆手,目光落在他怀里的孩子身上,小家伙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药柜,“等孩子好了,带他来认认薄荷,当年他奶奶留下的那片,还在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轻人走后,林茂堂拿起周明远开的方子,眉头皱成个疙瘩:“麻黄三钱,换算成克就是15克,这剂量太大了,会出问题的。”
“孩子咳喘得厉害,得用重些的药,”周明远把方册锁回抽屉,“但我加了薄荷,既能平喘,又能压一压麻黄的燥性。你那些克啊毫升啊,算得出剂量,算得出孩子怕苦的心思吗?”
林茂堂没说话,转身走了。白大褂的下摆扫过药柜,带起一阵风,吹得药标签簌簌作响。小栓看着他的背影,小声说:“师父,他好像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