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集:钱庄新局

汉子慌了,扭头就跑。苏明远看着他的背影,对王福林道:“去查查,这汉子是不是裕和记的人。” 傍晚时,王福林回来,脸色凝重:“是裕和记的杂役,刘万山给了他五十两,让他来闹场子。”

苏明远捏着茶杯,指节泛白。他没立刻去找刘万山,反而让人贴出告示:“凡在汇通存银满一千两,汇兑手续费减半;保管贵重物品,免押金,只收少许管理费。” 告示一贴,来分号的客户更多了,连裕和记的老客户,都偷偷把银子转了过来。

刘万山气得在家里摔了茶碗。他让人去江宁知府衙门告状,说汇通“恶意竞争,扰乱市场”。可知府听了,却皱着眉道:“汇通刚帮巡抚衙门转运了两万两税银,口碑好得很,你别去找麻烦。”

苏明远得知后,松了口气。他给父亲写了封信,把江南的事一一说明。十几天后,收到父亲的回信,只有几句话:“守好本分,诚信待人,便是最好的护身符。江南商帮多,可拉一把,别树敌。” 苏明远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父亲的话,像颗定心丸。

三、平遥秋凉:老号新规固根基

李老三在平遥的日子,过得比苏明远还忙。他带着两个账房先生,骑着马跑遍了山西的老分号——大同、忻州、运城、临汾,每到一处,先查账,再看安保,最后问伙计的服务。

大同分号的问题最棘手。老账房张老头跟了苏半城二十年,仗着资历老,把客户的一百两存款挪去给儿子做生意。李老三查出来时,张老头跪在地上哭:“李掌柜,我知道错了,求您别告诉东家,我这就把银子还回来!”

李老三扶起他,叹了口气:“张叔,您跟着东家这么多年,该知道汇通的规矩。银子必须还,人也得辞,但东家念旧情,会给您一笔养老钱。” 他让人把张老头的银子追回来,又重新招了个年轻账房,亲自教他记账:“每一笔收支,都要写清楚日期、金额、客户姓名,不能有半点含糊。”

忻州分号的安保更让人揪心。晚上只有一个伙计值班,还经常睡着,库房的锁都生锈了。李老三让人换了新锁,又定了“轮岗制”:两个伙计一组,每一个时辰巡逻一次,巡逻时要在“时辰簿”上签字,早上总号派人检查。有次半夜,他特意去忻州分号抽查,见两个伙计正提着灯笼巡逻,脚步扎实,心里才松了口气。

运城分号的伙计,态度差得让客户投诉。有个老妇人来取五十两银子,伙计嫌她动作慢,不耐烦地说:“你快点,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老妇人气得哭了,再也不来存银。李老三知道后,把伙计们叫到一起,沉声道:“咱们是开钱庄的,客户是衣食父母。别说老妇人,就是要饭的来存一两银子,也得好好接待。” 他还定了规矩:“客户投诉一次,扣月钱;投诉三次,直接辞退。”

整顿到第三个月,各分号终于有了起色。大同分号的账册,比以前工整了十倍;忻州分号的库房,再也没人敢掉以轻心;运城分号的伙计,见了客户都笑脸相迎。有次苏半城去临汾分号巡查,假装成普通客户,说要汇五百两去江南。伙计笑着说:“大爷,咱们汇通去江南的汇兑,三日必到,您要是着急,还能加急,就是手续费多一点。” 苏半城点点头,心里满意——李老三做事,果然靠谱。

小主,

这天,李老三正在总号核对账册,忽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他出去一看,是个穿灰布长衫的男人,正拉着伙计的胳膊:“我存的两千两银子,存单丢了,你们怎么不给我取?”

伙计急得脸红:“掌柜的规定,没有存单不能取,我也没办法啊!”

李老三上前,把男人请进屋里,倒了杯茶:“这位先生,您别急。您还记得存银的日期吗?当时是哪个伙计接待的您?”

男人想了想:“去年腊月十八,是个圆脸的伙计,叫……叫小周。”

李老三让人去查去年腊月的流水账,果然查到一笔两千两的存款,签字是男人的名字,接待的伙计正是小周(如今小周调去了大同分号)。他又让人去大同,把小周叫回来。小周一见男人,就认出来了:“没错,去年腊月十八,您存了两千两,还说要给儿子办婚事用。”

男人松了口气,眼泪都快下来了:“这银子要是取不出来,我儿子的婚事就黄了!”

李老三笑着递过一张纸:“您写个保证书,说明存单丢失,日后找到也不能再用,签字画押后,就能取银子了。” 男人连忙写了保证书,取了银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伙计凑过来,小声问:“李掌柜,要是有人冒充客户怎么办?”

李老三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要查账、找证人、写保证书。咱们既要让客户方便,也不能让钱庄受损失。” 他看着窗外的夕阳,想起苏半城的话:“老分号是汇通的根,根扎稳了,才能长得高。”

四、江湖冬雪:巡查之路藏警醒

苏半城的巡查,从来不带随从,只跟老周两个人,扮成普通商人。他说:“这样才能看到真样子,要是提前打招呼,他们早就准备妥当了。”

初冬第一场雪时,他去了忻州分号。刚到门口,就看见一个伙计在和客户吵架。客户是个卖煤的汉子,说伙计少找了他十两银子;伙计说给够了,两人吵得面红耳赤。苏半城没上前,站在街角的茶馆里,看着老周去打听。

老周回来,笑着说:“那汉子取了一百两,伙计给了九十两,自己还不知道。” 苏半城点点头,等汉子气呼呼地走了,才走进分号。分号掌柜见是他,吓得赶紧起身:“东家,您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