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绝处逢生寻异路,昆仑幽井现微光(第四节)

“城池这般庞大,按常理必有充足水源,但此处看似没有河流湖泊。那些井,想必就是水源所在。我们进城瞧瞧,它们多半在城中广场等显眼处。”焦火边仔细观察四周,边分析道。

“焦火说得有理,我们先进城看看。”北灵点头,继而面露忧色,“不过,这里曾是众神居所,虽说神灵早已离去,但守护灵未必都已离开或消亡,等下进城务必小心提防。”

“守护灵!是什么东西?厉害吗?”三恒闻言,立刻紧张起来。

“守护灵是替神灵看守家园的灵兽,有些是自然生成,有些是神灵造物。”北灵解释道,“长老们曾提过一种名为开明兽的守护灵 —— 身形如巨虎,却长着九颗人脸头颅。传说它勇猛强悍,无需休憩,专为神灵镇守层城,阻拦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兽及生灵进入。”

“九个脑袋?这也太怪异了!”三恒想象着九颗头颅挤在一起的模样,意犹未尽地追问,“还有其他守护灵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余的我就不清楚了。”北灵摇摇头,“但不管是何种守护灵,只要它们还在,必定会向我们发动攻击,这是它们的使命。所以进城后务必小心,千万不要走散!”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三恒也闭上嘴不再说话。随后,大家解下身上的绳子交给成合收好,由竖爷领头、成合殿后,排成一列向城里方向走去。

地上是平整的青灰色石面,没有任何缝隙,像是一块巨大的磨石被搁置在峰顶当作地面。地面上不见花草树木,不见土块沙石,甚至连灰尘也没有,仿佛刚被仔细擦拭过。

众人踩着青石地面,向前走了大约一刻钟,来到一道高大的大门前。这是一道牌楼似的大门,只有门框,没有门板。门框由两根立在地面的高大圆形石柱和一块横架在石柱上的巨大石板组成:石板两端为方形,中间呈圆形,上面刻着三个奇怪的文字。据北灵解释,这是上古神族使用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天禾门”。门后是一条笔直宽广、看不到尽头的大路,路面同样是平整的青石板。沿路两侧整齐排列着两列彼此不相连的楼阁,越往深处,楼阁越高。

大家穿过牌楼大门,踏上连接大门的道路,正式进入城中。走到第一个路口 —— 即沿路两侧第一栋与第二栋楼阁的分界处时,众人基本明晰了城市的构造:两栋楼阁之间,一条稍窄的道路垂直于主路,呈弧形向两侧延伸,两端在同等距离处消失。弧形路两侧是两排彼此相连的楼阁,每排楼阁随弧形路走向呈一致的弧形排列,同一排楼阁高度完全相同。结合从城外观察到的城市轮廓推断,整座城市的楼阁呈圆环形排列,从外围到中心一环套一环,楼阁数量逐环减少,高度逐环增加,最中心只剩一栋楼阁 —— 即从远处看形似正锥形山峰、顶端有尖顶的那栋建筑。此外,城市最外环应有多座门,每座门后都有一条大路笔直通向中心最高的楼阁。按此布局,城市应是完全对称的。

九口井要想对称分布,必然有一口位于城市正中心 —— 即最高楼阁内部。竖爷、焦火、袁后和北灵都想到了这一点,几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大路正前方。焦火率先提出这一推测,众人纷纷认同,于是决定先前往城市最中间那栋最高的楼阁,查看内部能否找到井。

大家依照计划沿着大路前行。沿途所见与推测完全一致:每两排楼阁之间都有一条宽度均等的弧形道路,显然这些道路连贯成环形路网。一刻多钟后,众人抵达目的地 —— 城中最高的那栋楼阁前。

此处是一片宽广的环形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栋高大的八角塔楼。塔楼主体与城中其他楼阁一样,由巨大石块堆砌而成,石块间缝隙细如发丝,几乎难以察觉。塔楼仅有五层,却至少有上百丈高。广场四周除了众人所在的路口,另有七个路口,共八个路口,分别正对八角塔楼的八个立面,每面都有一扇门。众人决定从正对来路的那道门进入塔楼。

塔楼双门足有十余丈高,门体为银白色金属材质,毫无锈蚀痕迹。门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几排钉状凸起,两扇门各有一个兽头门环,却未上锁。走在最前面的竖爷率先推门,门却纹丝不动,宛如一堵石墙。殿后的成合见状,快步上前运力推门:门先是发出“咯吱”一声,随后裂开一道缝隙,并逐渐扩大。待缝隙宽度足够两人并排进入时,成合停下了手。

成合先探头向塔楼内张望,随后转头与竖爷对视,二人默契点头,一同踏入塔楼。只见内部空间形如带围墙的广场:地面中央有一个石台,其余区域空无一物。四周墙壁高大如围墙,布满圆形孔窗 —— 这些孔窗无门无窗,大小一致。屋顶正中有个巨大圆形孔洞,直通塔顶,光线正是从墙壁孔窗与屋顶孔洞投射而入,照亮全屋。此时,西墙孔窗透入的阳光如金色光柱,一端抵着墙壁,一端垂落地面,在室内勾勒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