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超全维度文明的指引与超全维度熵增隐患的化解

凌辰当即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与全维度共生联盟,提出学习超全维度核心技术的请求:“星穹全维度体系正面临超全维度探索与共生的双重挑战,既需要超全维度调和场技术解决跨维度适配难题,也需要熵增转化技术应对潜在的超全维度熵增威胁。我们愿以全维度抗熵经验、幽默文化成果作为交换,同时承诺将技术共享给其他全维度体系,共同维护超全维度空间的共生秩序。”

超维欣然应允,随即从超全维度本源珠中提取出 “超全维度技术传承晶体”,交付给凌辰:“晶体中包含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完整原理、超全维度调和场的构建方法,以及超全维度文化库的访问权限。同时,我们将派遣超研团队前往星穹全维度体系,协助你们完成技术落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紧急隐患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超维带领探索队前往 “超全维度监测中心”,屏幕上显示着超全维度空间边缘的 “超全维度暗域” 区域 —— 那里的超全维度能量呈现异常的黑色,正以每月 8 光年的速度向超全维度本源珠蔓延。“这片暗域中存在‘超全维度熵增能量’,” 超维的意识变得凝重,“超全维度暗域是超全维度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熵增源,近期因超全维度空间波动引发熵增扩散。目前,已有 2 个全维度体系的能量节点出现侵蚀,能量纯度从 99.9% 降至 92.3%,若不及时遏制,扩散将在 45 天内波及星穹全维度体系。”

为验证隐患的严重性,超维调取了 “雾隐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监测数据 —— 该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已被超全维度熵增能量覆盖,原本稳定的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导致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出现局部断裂,文明生物的欢笑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常规的全维度抗熵技术无法抵御超全维度熵增能量,” 超研补充道,“这种熵增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且具有‘维度寄生性’,会附着在能量节点上逐步吞噬能量纯度,只有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才能将其彻底转化。”

凌辰立即提议:“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超全维度文明联合组建‘超全维度抗熵联合小组’,共同研发超全维度熵增转化设备,化解这一隐患。我们可提供超全维度探索舰、全维度抗熵设备作为支撑,同时调动全维度共生联盟的技术资源,协助推进研发工作。”

超维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 “超全维度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技术适配阶段:由绿森、星宇团队联合超研团队,基于超全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研发 “超全维度熵增转化仪”,确保设备能适配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环境;

防御部署阶段:在超全维度暗域与各全维度体系之间构建 “超全维度抗熵防线”,部署转化仪,拦截熵增能量扩散;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 “超全维度突袭队”,深入超全维度暗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隐患。

计划启动后,技术适配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全维度体系的能量参数,与超研团队共同优化超全维度熵增转化仪的设计 —— 他们在设备中加入 “全维度能量适配模块”,使转化仪能兼容 层维度的能量环境;同时,简化设备结构,将生产周期从 72 小时缩短至 24 小时,满足大规模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转化仪已通过测试,在星穹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环境中,熵增转化效率达 99.8%,” 绿森向凌辰与超维报告,“我们已在超全维度共生核心区建立 20 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 100 台设备,45 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 4500 台设备。”

防御部署阶段同步推进。超全维度文明调动 100 艘 “超全维度运输舰”,协助运输转化仪;星瑶团队则组建 “超全维度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全维度体系,指导转化仪的安装与调试。在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节点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5 天就完成了 500 台转化仪的部署,熵增能量的侵蚀速度从每天 0.5% 降至 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成 8 个全维度体系的转化仪部署,超全维度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8.5%,熵增扩散速度从每月 8 光年降至每月 1.2 光年,” 星瑶通过超全维度通讯频道汇报,“剩余 12 个全维度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 20 天内完成,防线可在 30 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御部署即将完成时,超全维度暗域的熵增源突然出现 “能量爆发”—— 超全维度熵增能量的强度提升 5 倍,抗熵防线的部分转化仪因超载出现故障,熵增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月 5 光年,星环全维度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出现二次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