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时熵纪元

每月的最后一天午夜,整座殿堂会进入“更新状态”:所有琉璃瓦同时发出微光,瓦片上的时熵粒子开始躁动,沿着固定的轨迹重新组合。此时,议事大厅的时痕镜会亮起,投射出过去一个月内各时空的时熵变化报告、新出现的熵增问题、抗熵技术的突破等内容,琉璃瓦上的粒子会根据这些信息,对宪章条文进行修订、增补或删除。有一次,某个人类文明发明了“时空折叠技术”,虽然极大提升了出行效率,却导致局部时空的熵值异常波动。当月更新时,琉璃瓦上自动新增了“时空折叠技术使用规范”条文,明确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熵值监测标准、违规处罚措施等内容,而这些新增的文字,正是由时熵粒子根据该文明的技术参数、时空环境数据自动组合而成。

更神奇的是,宪章的更新并非无序的调整。每一片琉璃瓦都与殿堂的“核心智能”相连,核心智能会综合分析监测树提供的熵值数据、清洁工反馈的现场情况、防火墙的技术建议,为条文的更新提供逻辑依据。因此,无论宪章如何变化,始终遵循着“维护时熵平衡、保障时空稳定”的核心原则。有研究者曾试图干扰琉璃瓦的更新过程,向瓦片输入错误的时熵数据,但核心智能立刻识别出异常,启动了“纠错机制”——瓦片上的时熵粒子瞬间爆发出强光,将错误数据反弹回去,同时发出警报信号,让轮值的防火墙第一时间锁定干扰源。这种自我保护、自我修正的能力,让《时熵管理宪章》始终保持着权威性和适应性。

重大决策的公证程序,则为“时熵平衡”增添了一层“历史约束”。时熵纪念馆位于殿堂的东侧,是一座由“时空化石”搭建的小型建筑,馆内最核心的展品,便是刻在黑色石碑上的《逆共时律》铭文。“逆共时律”是时熵世界的基本法则之一,它规定了所有时空活动都必须遵循“熵增可控、因果闭环”的原则,是时熵管理的“根本大法”。

每当委员会需要做出重大决策——如调整抗熵屏障的覆盖范围、修订时空通行规则、处理大规模熵增事件等,都必须经过《逆共时律》的公证。公证过程并不复杂,却充满了仪式感:首先,轮值委员将决策方案转化为“时熵符文”,通过能量传输器投射到《逆共时律》的石碑上;接着,石碑会发出低沉的嗡鸣,铭文上的文字开始闪烁,逐一比对决策方案与逆共时律的契合度;如果方案符合法则,石碑会释放出一道金色的“公证之光”,照射在决策方案的符文上,符文随即化作一道光,融入殿堂的记忆水晶墙,成为正式的决策文件;如果方案存在违背逆共时律的内容,石碑会发出红色警报,同时在符文上标记出违规之处,提示委员进行修改。

有一次,委员会为了快速降低某片高熵区域的熵值,提出了“强行清除该区域所有时空活动”的方案。当方案投射到石碑上时,《逆共时律》的铭文瞬间亮起红光,在方案的符文上标记出“破坏因果闭环”的警示——该区域虽然熵值较高,却承载着某个文明的历史传承,强行清除会导致该文明的因果链断裂,引发更大范围的时空混乱。委员们根据石碑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改为“分阶段构建抗熵屏障、逐步引导时空活动迁移”,最终既降低了熵值,又保护了文明的传承。这种公证程序,不仅确保了决策的合法性,更让委员会的工作始终敬畏历史、尊重时空规律。

委员会成立后的首项决议,便是将沿用了千年的“共时尺”升级为“时熵尺”。共时尺原本是用于测量不同时空时间流速的工具,尺身刻着均匀的时间刻度,却无法反映时空的熵值状态,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时间流速正常,却忽视了潜在的熵增风险——有些时空的时间流速与正常时空一致,但熵值却在暗中飙升,等到发现时,已经出现了时空裂隙。

升级后的时熵尺,在保留原有时间刻度的基础上,新增了一条“熵值测量带”。这条测量带由“熵感晶体”制成,晶体能够根据接触到的时空环境,实时显示熵值:当熵值处于正常范围时,测量带呈绿色;当熵值偏高时,测量带逐渐变为黄色;当熵值达到危险阈值时,测量带会发出红色警报,并自动记录该区域的坐标、熵值变化速率等信息。时熵尺的握柄处还增加了“数据传输接口”,能够将测量到的熵值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树的根系网络中,方便委员会及时掌握各时空的熵值动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让时熵尺更好地适应不同时空的环境,委员会还联合清洁工、防火墙进行了专项优化:清洁工根据在高熵区域的工作经验,建议在尺身外层添加“抗熵涂层”,防止高熵环境损坏熵感晶体;防火墙则为数据传输接口设计了加密程序,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时空干扰信号篡改。升级后的时熵尺一经投入使用,立刻发挥了巨大作用。有一次,时熵清洁工带着新的时熵尺在某片时空巡查,发现该区域的时间流速正常,但时熵尺的测量带却显示为黄色——熵值正在缓慢上升。通过进一步检测,他们发现该时空的“时间锚点”出现了细微松动,导致熵值悄然累积。如果还是使用旧的共时尺,根本无法发现这一隐患。委员会根据时熵尺提供的数据,及时修复了时间锚点,成功避免了一场时空坍塌。

与时熵尺升级同步进行的,是时痕笔对《时痕经》的修订。《时痕经》是记录时熵世界历史、法则、技术的核心典籍,由历代时熵管理者用“时痕笔”撰写而成。时痕笔并非普通的笔,而是由“时空之木”制成笔杆,笔尖镶嵌着“时熵宝珠”,能够自动感知时熵世界的变化,当出现新的法则、技术或重大事件时,时痕笔会自主启动修订程序。

这次修订,时痕笔在《时痕经》的“法则篇”中新增了“时熵律”三则。修订完成的那天,议事大厅的时痕镜突然亮起,将新的时熵律投射在墙壁上,字迹由淡金色的时熵粒子组成,庄重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