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赶上了旱灾,导致颗粒无收,粮草收不上来。
如今城中存粮,已然不多了。”
“什么?”
赵烈瞪大了眼睛,怒喝道,“你为何不早报朝廷?”
赵崇闻言,当即“扑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将军恕罪!将军恕罪啊!
数月前,朝廷接连派下多项急务,属下心急如焚,一门心思扑在那上头,疏忽了粮草之事。
待察觉旱灾严重,存粮不足时,又心存侥幸,想着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办法,便耽搁了上报。
还望将军开恩,饶属下这一回。”
然而赵崇并没有说实话,哪里来的旱灾,不过是这些年,通州城百姓在他的压榨之下,苛捐杂税,早已苦不堪言。
赵烈气得脸色铁青,在厅中来回踱步,咬牙切齿地说道:“你这混蛋!粮草乃是军中命脉,如此大事,你竟敢这般儿戏!
如今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急需粮草振奋军心,稳固防御,你却告知我粮草不足,这让本将军如何是好?”
众将领面面相觑,皆面露担忧之色。
大厅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过了许久,赵烈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怒火,说道:“事已至此,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
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出解决粮草的办法。”
这时,赵烈手下一参将站了出来,说道:“将军,属下有一主意。”
赵烈见他吞吞吐吐,不满地说道:“有话就快说!”
参将赶忙说道:“将军,何不到城中大户家中借粮?待我们拿下废太子之后,再申报朝廷,到时候朝廷定会予以嘉奖。
对于这些借粮的大户,或是赏赐金银,或是给予其他好处,如此一来,想必他们也会愿意出借粮食。”
赵烈闻言,眉宇间舒展了许多,说道:“好,好,此计甚好!就按你说的办。”
说罢,赵烈看向赵崇,严肃地说道:“赵城主,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办妥!城中粮草关乎我军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崇赶忙应道:“将军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挨家挨户去说服那些大户,定不辜负将军的信任。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