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讲理棚”,由汉人和部落长老共同调解纠纷,按“大明商律”和当地习俗折中判案;
- 免费给沿岸部落发放两洲土豆种,收获后用土豆能换钢针——这招让刚果河流域的土豆种植面积一年内扩大了十倍。
有个沿河部落以前靠抢劫过往商队为生,现在却成了商栈的“护卫队”——他们用护卫费换了十杆连发铳,既能保护商队,也能吓跑别的劫匪。部落首领说:“抢一次只能快活几天,护着商栈,天天有饭吃。”
摩洛哥的防线强化:直布罗陀的威慑
丹吉尔港的扩建工程完工了。新修的船坞能停靠“环宇号”级别的巨轮,港口内侧筑起了环形钢炮阵,二十门连珠炮的射程能覆盖整个直布罗陀海峡。郑明让人在海峡中间的礁石上立了座灯塔,塔上挂着大明龙旗,旁边刻着“擅闯者,炮轰勿论”。
西班牙的舰队几次想试探,都被灯塔旁的巡逻蒸汽艇驱离。有次三艘西班牙帆船偷偷靠近丹吉尔港,刚进入炮射程,就被警告炮击断了桅杆。从此,西班牙国王严令舰队“非经允许,不得近海峡百里”。
更妙的是“情报网”的布建。郑明让摩洛哥商人混进西班牙港口,打探舰队动向,用两洲产的“密码本”(用非洲部落符号编写)传递消息。当西班牙想联合葡萄牙封锁海峡的消息传到丹吉尔港时,郑明早就让“通远号”带着十艘蒸汽舰在海峡待命——对方见大明早有准备,只能作罢。
对欧贸易的新筹码:资源与技术的绑定
随着非洲资源不断通过铁轨、河道汇聚到港口,大明对欧洲的贸易有了新底气。郑明对欧洲商社下令:“想买东非的钢,得用美洲的白银;想换刚果的橡胶,得用欧洲的机床图纸。”
欧洲诸国没得选——东非钢比西班牙的坚韧,刚果橡胶做的密封圈比欧洲的耐用,而大明的蒸汽机床更是他们急需的技术。英国女王为了换十台蒸汽织布机,不得不答应“用北美殖民地的木材抵账”;法国国王为了得到橡胶,偷偷送来几箱达芬奇的机械手稿,想换橡胶提炼技术。
郑明把换来的图纸交给江南“机造局”,工匠们取长补短,造出的蒸汽锤比欧洲的力量大三成。他笑着对参事说:“他们用图纸换资源,咱用资源造更好的机器——这买卖,稳赚不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