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光照射下,一行原本肉眼不可见的编号,如同鬼魅般浮现出来——D3907。
不等视频播放完毕,许文澜已经切出画面,双手化作残影,一头扎进了尘封多年的知青名册数据库。
编号,匹配,检索……当一个名字和那串编号重合时,整个事件的逻辑链豁然贯通。
周素琴。
一名早已注销户籍的女教师,身份信息旁标注着一个冰冷的词:死亡。
而她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当年《规训话语的日常渗透》章节手稿的抄录人之一。
赵小芸的行动快如闪电。
深夜的电话打给了西北师大一位早已退休的老教授,他是当年那批支教老师的领头人。
在赵小芸巧妙的引导下,老教授浑浊的记忆被一点点唤醒。
他记起来了,周素琴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曾托付他保管一批笔记,说那里面有“能让消失的人回来的东西”,并反复叮嘱,除非有人能说出她母亲最爱唱的那句童谣,否则决不能交出。
内容,直指一种被称为“身份注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而那位受托付的老师,如今已是西北某重点中学的教研组长。
第二天一早,一名当地记者便伪装成教育课题调研员,敲响了那所中学办公室的门。
得到的回应却让所有人心头一沉:教研组长李老师,昨天深夜突发急性肠胃炎,已经住院了。
太巧了。巧合得就像一个写好的剧本。
“急性肠胃炎?”许文澜冷哼一声,指尖在另一块屏幕上跃动,远程接入了那家医院的公共WiFi探针数据库。
“让我看看他病得有多重。”
数据流无声地诉说着真相。
李老师的手机信号自进入医院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特定病房的范围,其数据流量更是低得如同关机。
小主,
这不是治疗,这是软禁!
对方的反应速度超乎想象,他们正在剪除一切可能暴露的线索。
“不能再等了。”陆承安的声音沉稳如山。
他没有选择报警,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和调查。
他以基金会法律顾问的身份,直接向省教育厅发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函。
函件内容直指那所重点中学,举报其“存在违规使用敏感历史材料作为教学资源”的现象,并援引相关法规,申请介入调查。
这一招,是釜底抽薪。
它将皮球狠狠地踢给了地方当局。
如果他们拒绝配合调查,就等于坐实了“掩盖事实”的嫌疑,事件性质将立刻从一所学校的内部问题,上升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丑闻。
压力,瞬间转移。
阳谋,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