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御前甜点研讨会:棉花糖救国策

下一支。

“此批……‘叮’声过碎!韵律不稳!糖丝过绵!入口即塌!成何体统!” (内心:粘牙!)

再下一支。

“嗯……此批尚可。音波清正,糖丝蓬松有韧,入口清甜,余韵……呃,余味悠长。” 周老评价完,若无其事地……把剩下的大半支糖飞快地揣进了自己袖子里。动作行云流水,快得让人看不清。

旁边记录的小太监憋着笑,笔尖颤抖。

江屿白远远看着,差点笑出声:傲娇老学究的“真香”现场!嘴上批判得狠,身体却很诚实嘛!

量产顺利,效果显着。

第一批“御赐悦音糖”优先供应了饱受“韵律失调”折磨的朝堂重臣和宫中要害部门。效果立竿见影!

早朝时,再也听不到武将憋红脸的“固若金汤……汤要趁热”,也少了文官弹劾时卡壳的“令人发指……指桑骂槐”。虽然偶尔还是有人忍不住带点尾韵,但至少不会引发集体共鸣和头晕目眩了。朝堂效率(和陛下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回升。

宫里更是刮起了“悦音”风!小太监宫女们腰杆挺直了,说话也利索了(虽然韵律感还在),连御膳房王师傅吆喝“火候”都恢复了往日的中气十足。整个皇宫仿佛摘掉了一副无形的、令人烦躁的耳机,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出了宫墙。

京城百姓都知道宫里出了种“仙糖”,专治被那晚“太庙神音”震出来的“怪病”——听人说话押韵就想吐!一时间,“悦音糖”成了传说中包治百病(特指晕韵)的神物,千金难求。黑市上,一支原味“悦音糖”的价格被炒得比同等重量的金子还贵!小贩们更是嗅到了商机,街头巷尾开始出现各种山寨“安神糖”、“宁韵糕”,虽然效果存疑,但吆喝起来绝对押韵:

“吃了安神糖,耳清心不慌!韵律不再扰,生活乐淘淘~!”

“宁韵糕,宁韵糕,专治头晕和心焦!押韵跑调都不怕,吃完就能笑哈哈~!”

就在这“悦音糖”供不应求、全民追捧的当口,福顺的一个意外发现,把这“甜味救国策”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日,福顺奉旨去京郊大营犒赏在“太庙音律大乱斗”中立功的禁军将士。自然带上了大批刚出炉、还散发着甜香的“悦音糖”作为额外奖赏。

军营里,气氛热烈。立功将士喜气洋洋地领了赏银,又好奇地接过那白乎乎、轻飘飘的“悦音糖”。

“福公公,这……真是陛下赏的仙糖?吃了真能不晕乎?”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校尉拿着糖,憨憨地问。他们这些大老粗,对那晚的魔音灌耳和之后的“韵律敏感”同样记忆犹新,操练时偶尔吼一嗓子都怕带出韵脚惹人笑话。

“那是自然!”福顺挺着肚子,一脸与有荣焉,“此乃陛下赐名‘悦音糖’!专克各种邪音杂韵!尔等为君分忧,护卫社稷,些许辛苦,陛下都记着呢!快尝尝!”

将士们将信将疑,学着福顺的样子,小心翼翼咬了一口。蓬松的糖丝入口即化,清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不止是那种因噪音残留带来的隐隐眩晕感消失了,更让这些经历过战场搏杀、神经时刻紧绷的汉子们感到一种久违的、从内而外的松弛感!仿佛一直压在胸口的一块石头被搬开了,呼吸都顺畅了许多!连日操练的疲惫似乎也缓解了不少!

“嘿!神了!”络腮胡校尉眼睛瞪得溜圆,三两口就把糖吞了下去,咂咂嘴,“福公公!这糖……吃完心里头……舒坦!像……像刚泡了个热水澡!浑身得劲!”

小主,

“是啊是啊!脑袋也不嗡嗡了!”

“感觉能再绕着校场跑十圈!”

将士们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惊奇和满足。他们不懂什么“声波净化”,只知道自己吃了这甜甜的玩意儿,浑身舒泰,精神头倍儿足!

福顺的小眼睛精光一闪!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将士们话语里的关键——舒坦!得劲!缓解疲惫!

这“悦音糖”……莫非不止能“净化韵律”,还有安神舒缓、提振精神之效?联想到周老和陛下吃完糖后明显舒缓的神色……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成型。

回宫后,福顺没有直接禀报犒赏情况,而是揣着这个想法,悄悄找到了正在“悦音糖工坊”里对着新一批糖丝流口水的江屿白(主要是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