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旭拿出小碳炉,和袖珍小锅,为自己熬一锅米粥,再将大哥夫亲自酱的牛肉,用小刀切一些进去,香味引得周围啃着冷食的考生一顿羡慕。
林方旭记得这届杭州乡试的题目,晚上自然轻松入睡,一觉睡到天大亮。
在巡逻军士,一脸‘你怕不是来郊游’的表情中,淡定的取出昨天的小锅灶,为自己煮碗面条,还剥了两水煮蛋进去。
林方旭考试的装备,都是大哥向大伯父打听了乡试情况,特意定制的,还给林方启也定制了一套,方便好用得很。
林方旭吃饱后,将自己方便好用得装备收拾好,才拿出考卷袋子,打开考题卷,仔细审题。
审完题后,林方旭便松了一口气,‘果然和记忆中一样啊。’
三道四书题,五经题二十道,四书题必答,五经却只需选其一,所有考生三天前就要在布政司衙门登记自己准备考那一经,林方旭选的是《春秋》。
虽然记得考试题目,考前还出了类似的题目和林方启答过,可这其实并不代表什么,最多就是比别人多一些时间审题罢了,你自己什么水平,写出来的文章也还是那个水平。
林方旭自然也不敢托大,比起县试题目的刁钻,院试驴唇不对马嘴的截搭题,乡试便显得更加堂堂正正,这样其实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才学。
乡试虽分三场,但考官真正重视的只有第一场,尤其是四书三题,只要此三题的卷子被取中,二、三场只需文理通顺即可过关。
所以林方旭先将全部精力放到四书题中,等自己都无可挑剔后再考虑其它。
看过三题后,林方旭便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作为起讲后引出正文的突破口。
等以上都考虑周全后,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一篇文章便写成。
然后再逐字逐句反复研读,仔细琢磨,务必使文章和题目严丝合缝,堂堂正正代圣贤立言,洋洋洒洒有大家之风,立意深刻卓然于庸碌诸生。
三题答完后,第一场三天已经去了两天半,林方旭用半天时间答完四道经义题目,虽然没有四书题目用心,但也一样做的不差,太阳西落时便交了卷。
交了卷子后,林方旭才真正有些担忧,年龄太小参加乡试固然可以提前入世,但身体却没有成年人抗得住。
林方旭出了考场,明显感觉比上一世累得多,身体似乎被掏空,许家别院离贡院不远,林方旭回去后,吃了些东西,许仲康等人才陆续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