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朱棣:违背祖宗的决定

【当我穿越并且权大于帝时,下面的人会教我怎么做。

本质上讲的话,大权旁落就相当于这个王朝覆灭了。

宋朝以前的权臣才叫真的权臣,宋后基本都是文官权臣,敢在皇帝面前拽,但对军队的控制不够,不敢篡位。

宋也有文武权臣的,但他放几个权臣一起狗咬狗,导致王朝末期什么决策都下不了,好的不行,坏的也不行。

赵匡胤连同文臣武将一起防的,本质上是时代趋势,五代十国过于混乱了。

这时候,皇帝的对手就不是某个人了,而是一整个集团。】

各朝代皇帝:“……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一旦到了权臣的位置,有些事就不得不做了,而且,下面的人有可能比权臣的野心更大。

而之前的皇帝也需依赖士族维持统治,若士族利益被触动,就会与权臣联手架空皇权。

所以,宋之前的皇帝,除了跟权臣争权,做事还要考虑士族利益,憋屈的很。

宋朝重文轻武、分权制衡,大大削弱了武将和权臣的权力,也就使得后来人基本不可能篡位成功。

赵匡胤揉揉眉头,好歹他们大宋有点东西。

通过中央集权、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从根源杜绝权臣篡位的可能性。

可一想到,他们大宋的千古第一仁君,和大明皇帝听不听话都要死的地步,就知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后患有多大。

听听,仁君,皇帝变成道德完人了,这现实吗?

文官一家独大,朝堂失衡,还想改革,想屁吃。

坏名声是皇帝的,好处是大臣的。

也难怪大明的臣子一心想要武勋和外戚废掉,因为当大臣可比皇帝更能捞好处。

大清不惯着这群文臣后,直接调动各方力量平衡朝堂,皇位自然稳当。

晚年朱元璋幽幽叹了口气,“咱真是小看了士绅和文官啊……”

这是权臣篡位指南,又何尝不是皇帝以后世角度重新审视制度的机会呢?

大明的皇帝连活着都不容易,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压制文官的外戚和武勋……

永乐朱棣:“……今天,我又要做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