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家教迷局与正义追击

初秋的午后,大学校园的梧桐叶被晒得发脆,落在地上沙沙作响。大三女生周萌坐在公安局的接待室里,手指绞着衣角,眼泪一滴滴砸在膝盖上。她昨天通过校园论坛上的“家教招聘”信息,去一个小区给“初中生”补课,开门的却是个陌生男人,随后便遭遇了噩梦般的侵犯。

“他说他是孩子的叔叔,孩子临时出去了,让我先等一会儿……”周萌的声音带着颤抖,“我觉得不对劲想走,他就把我按在沙发上……”

季洁递过一杯温水,声音放得很轻:“你看清他的样子了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

周萌摇摇头,又猛地点头:“他戴着黑框眼镜,左嘴角有颗痣,说话有点结巴,尤其是着急的时候……”

韩丽在一旁记录,眉头越皱越紧:“我们查了那个小区的监控,案发时间段的录像刚好坏了,发帖的账号也是匿名的,查不到源头。”

李阳的电脑很快在办公室架设起来,十个技术系统同步启动。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对着周萌提供的、当时携带的书本扫描,在书页边缘发现了几根不属于她的头发,DNA初步比对显示为男性;双证物扫描系统则在周萌描述的“被按过的沙发”(警方已对现场进行勘查)皮革缝隙里,提取到半枚模糊的指纹,纹路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前科人员均不匹配。

“身临其境功能系统还原案发环境。”李阳敲击键盘,虚拟场景里,嫌疑人的住所陈设逐渐清晰——北欧风格的沙发,墙上挂着一幅梵高的《星空》仿制品,茶几上放着一个变形金刚模型,这些细节都与周萌的描述一致。“他刻意布置过,想营造‘有孩子’的假象。”

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根据周萌的描述,结合微表情分析和人体比例推算,生成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中等身材,戴黑框眼镜,左嘴角的痣呈椭圆形,与周萌记忆中的细节高度吻合。更高级的模拟画像师技术则通过周萌回忆的“说话结巴时脖子会微微前倾”这一特征,还原出嫌疑人的动态轮廓,为后续识别提供了关键依据。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校园论坛的后台自动标注:“近半年,类似的‘家教招聘’信息共发布过17条,IP地址均为虚拟定位,但有5条的信号源指向同一区域——城西的兴盛小区”“发布时间多在周末下午,与周萌案发时间吻合”“其中3条信息被举报‘疑似诈骗’,但因无实质证据被搁置”。

“季姐,我们去兴盛小区走访过,住户太多,排查起来像大海捞针。”韩丽看着地图,“而且居民说,没见过符合画像特征的男人。”

季洁揉了揉太阳穴,调出近期的报案记录:“其实这不是第一起了。前两个月,有个女生来报案,说被‘请家教’的人骗了钱,但没说被侵犯,当时也没抓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