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十四天的倒计时归零。
隔离舱的大门在嘶鸣声中缓缓开启,医护与科研小组全副武装,第一时间进入。经过最后一次脑电与血液检测,确认两人未受任何异常影响之后,林伟院士的签字批准终于下达。
他们可以离开这段与世隔绝的日子。
刘昊和李瑾走出舱室时,曙光空间站的走廊格外明亮。远处的实验仓中,八面体仍然静静悬浮在透明容器里,橙黄色的光芒柔和而冷静。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曙光空间站的实验舱中,八面体依旧静静悬浮在透明合金容器里。科研小组轮番尝试了各种方法:从常规的X射线透视,到粒子束扫描,从电磁场干扰到量子级别的探针检测。所有数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它不受影响。
“就像在对着空气做实验。”一位研究员苦涩地摇头,把手中的报告推到一边,“跟那层银色金属一模一样。”
八面体既不释放额外能量,也不回应任何刺激。它的光芒维持在恒定的橙黄色,不随时间减弱,也不随外部条件改变。它既不像是武器,也不像是能源装置,反而更像是一个静静存在的“标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无法在空间站上得到进一步突破。所有的设备指标都趋于饱和,再继续尝试,除了堆积冗余的数据,毫无意义。
林伟院士亲自审阅了所有记录,沉吟良久,终于合上报告本。
“这里不是它该待的地方。”他说。
他将意见提交到最高委员会,详细说明了继续留在空间站只会浪费资源,甚至可能因为长期暴露而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他建议,将八面体送回弥林星地表,在受控条件下交由更全面的科研网络接手。
这一申报经过几天的紧急审查。最终,最高委员会的批文传来。批准:八面体和接触过它的两名航天员一并送回弥林星。
随即,一连串程序被启动:返回舱的轨道调整,隔离护送小组的编制,地面接收设施的预备。
在冷冽的星空中,返回舱静静待命。舱内,刘昊与李瑾再次穿上洁净的航天服,他们的神情比两周前更加沉稳。旁边的固定容器里,八面体安静悬浮,光芒一如既往地稳定。
当点火程序完成,推进器喷射出耀眼的尾焰,曙光空间站缓缓将三者送离轨道。
它们正返回弥林星的大地。那里,有更庞大的科研机构等待着揭开这枚古圣遗物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