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困局

何以为民 好故梦心 1425 字 4天前

镇长办公会上确定的“主动作为”思路,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决心涟漪尚未扩散开来,便迎面撞上了冰冷坚硬的现实壁垒——钱。

李腾深知,无论是组织群众清淤水利,还是尝试盘活闲置资产,乃至后续任何可能的发展举措,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财政所所长王友发到办公室,详细了解镇财政的家底。

王友发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财政,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老花镜,脸上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表情。他抱着一摞账本和报表,小心翼翼地放在李腾桌上,未语先叹。

“李镇长,咱们镇这个财政状况……唉,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在‘要饭’财政和‘讨债’财政之间打转。”王友发扶了扶眼镜,开始一笔一笔地算给李腾听。

账面上的数字触目惊心。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少量农业税收,极其微薄。而支出却刚性而庞大:全镇干部、教师工资需优先保障,这是一笔巨大的固定支出;镇政府日常运转、办公经费、水电通信等必不可少;还有历年积累下来的各种欠款——工程款、采购款、甚至部分老干部的医药费报销单据还压着。去年推广辣椒,镇里以政府信誉担保,向农资公司赊欠了一批种子化肥款,这部分债务也尚未结清。

“李镇长,不瞒您说,现在账上的钱,刨去这个月马上要发的工资,剩下的连支付拖欠的电费和水费都勉强。”王友发苦着脸,“您说的清淤水利,哪怕只是买点工具、给参加劳动的群众一点象征性的伙食补贴,这笔钱……都挤不出来啊。”

李腾看着报表上刺眼的赤字,眉头紧锁。他原本还指望能从镇财政挤出一点启动资金,现在看来,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已捉襟见肘。

“向上争取呢?县里有没有相关的专项资金?”李腾问道。

“有是有。”王友发点点头,“小型农田水利补助、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都有相关科目。但是,李镇长,您也知道,全县那么多乡镇,都盯着这块肉。申请报告打上去,能不能批,批多少,什么时候能到位,都是未知数。而且,很多专项资金要求地方配套,我们连配套的钱都拿不出来,申请了也白搭。”

现实如同一盆冰水,浇得李腾透心凉。没有钱,一切规划和设想都只是空中楼阁。

他不甘心,亲自起草了一份言辞恳切、数据详实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柳林镇水利设施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申请县财政给予小型水利维修专项补助。报告经由党委书记马德明圈阅后,以镇政府名义正式报送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