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三种不同的声音

其中一个领导问道。

李副厂长喝了一口酒,脸上露出一丝深思。

“正要和几位老哥探讨探讨。”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杨厂长和王书记。

“厂里现在主要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求稳。”

“咱们技术刚成熟,生产线也不完善,建议先小批量生产,满足一部分重点单位的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积累经验,慢慢扩大规模。”

主管生产的杨厂长点点头,补充道。

“我同意这个看法。”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

“电冰箱是新事物,万一出了质量问题,砸的是我们自己的牌子,更是我们国家工业的脸面。”

“这风险,我们担不起。”

然而,另一位副厂长却有不同意见。

“我倒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他情绪有些激动。

“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向上面申请专项资金,把生产线立刻建起来!”

“要人给人,要地给地,把产能提上去。”

“这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政治任务!”

两种意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各有各的道理。

接着,话题又转到了新式机床。

“那你们那个改进型机床呢?”

一位来自东北重工的工程师问道。

“我看了你们的技术参数,比我们现有的机床,效率至少提升了百分之三十!”

“精度也更高!”

杨厂长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这个机床,也是我们厂里的宝贝疙瘩。”

“关于它,厂里的意见也不同。”

“有同志主张,应该把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兄弟单位。”

“大家一起进步,共同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也有同志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投入研发。”

“争取早日搞出更先进的二代、三代机床,保持我们的技术领先优势。”

李副厂长接过了话头。

“还有第三种声音。”

“有同志建议,立刻将这款机床投入大规模生产,专门用来出口,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

一番话,让在座的客人们都沉默了。

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红星轧钢厂此刻面临的烦恼……

招待宴结束,客人们被妥善安排去休息。

何雨柱和后厨的师傅们一起,将食堂收拾干净。

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尽,但脸上都带着兴奋。

何雨柱起身来到黄主任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黄主任,您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