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再次响起。
即便经过了先前试射和调整,当真正进行记分时,依旧有选手出现脱靶的情况。
而那些勉强命中的子弹,环数也惨不忍睹,多在四五环的区域徘徊,能沾上六七环边缘都算发挥出色。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
在场的大多数选手,平日练习主要集中在15米靶道,能稳定驾驭25米的都已算是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50米?
在好奇心驱使下尝试过几次,但在发现连上靶都极为困难后,便很识趣地不再“为难”自己。
毕竟,大家是来俱乐部放松、寻找乐趣的。
这就导致了如今在比赛里被“赶鸭子上架”,面对50米靶位时,集体陷入窘境。
成绩普遍不佳,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比赛规定的十分钟射击时限,此刻显得无比宽裕。选手们平均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便匆匆打完了全部十发记分子弹。
“等等,这已经算慢的了?”若有旁观者发出疑问,熟悉他们的人可能会笑着解释:“你是不知道,这帮家伙平时玩得最嗨的就是‘快速清空弹夹’,听个响儿,图个爽快!今天能耐着性子瞄准五分钟,已经是看在比赛和记分环数的面子上了!”
电子记分牌上,第一组成绩惨淡,最好的一位也不过是堪堪50环出头。
观众席上顿时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轻笑,这成绩确实有点“幽默”了。
不过场上的选手们心态倒是很好,也不觉得尴尬,反而有几个大大方方地朝着看台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挥手致意,引来一阵更响亮的笑声和零星的掌声,快乐就完事儿了!
紧接着上场的第二组选手,似乎未能吸取前车之鉴,他们的表现...嗯,只能用“稳定发挥”来形容,成绩甚至比第一组还要“感人”几分。
把站在准备区观战的秦渊,看得是连连摇头,心下既是好笑又是无奈。
‘我这是想低调都低调不了,’他看着记分牌上那一排排可怜的数字,内心忍不住吐槽,‘这完全就是同行衬托得好啊!’
直到现在,他才知道,为什么之前李教练会直言不讳地说俱乐部里缺乏真正的高手。
如果大家的平均水平都是这样,那确实是没啥好说的了。
第二组下场,秦渊紧跟着上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作为17号,他按顺序,站在了1号靶位。
他刚在靶位前站定,观众席上就传来了格外响亮的加油声。
“老哥加油——!”
“秦老师最棒——!”
秦渊回头望去,只见刘佳琪和林妙妙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两簇色彩鲜艳的塑料手花,正卖力地上下挥舞。
邓小琪则站在她们身边,虽然手上也拿着手花在轻轻晃动,但动作明显含蓄矜持许多。
看着这三张充满活力的面孔,秦渊嘴角不由微微上扬,朝她们的方向比了一个坚定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