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凤阙惊变与权柄砥定

公子蔡靖的降生与雍州大定的辉煌胜利,如同双日凌空,将彭城朝廷的威望推至前所未有的巅峰。

然而,就在这普天同庆、万象更新的表象之下,深宫之中,一股酝酿已久的暗流,终于按捺不住,掀起了惊涛骇浪。

根源,在于那个被蔡琰一直“静养”在深宫、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皇帝——刘协,以及他身边那位同样不甘寂寞的皇后——伏寿。

自被蔡琰“请”回彭城,尊为天子以来,刘协虽享帝王尊荣,却无丝毫权柄,如同被精心供奉的傀儡。

起初是董卓,后来是李傕之流,如今是蔡琰,他一生都活在权臣的阴影之下,那份潜藏在懦弱外表下的不甘与屈辱,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目睹蔡琰以女子之身总揽朝纲、如今更诞下“公子”,已近乎发酵成一种绝望的疯狂。

而伏皇后,出身名门,自视甚高,岂能甘心永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摆设?

她渴望的是母仪天下的真正权柄,是伏氏家族的显赫荣光。

蔡琰产后休养,精力不免分散于幼子;

诸葛亮坐镇司隶,忙于安抚新附的雍凉之地。

这短暂的权力空窗期,让伏寿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利用皇后身份,暗中串联了少数对蔡琰专权、诸葛亮当道心怀不满的旧臣,如种辑、吴硕等人,甚至通过隐秘渠道,试图联络宫外那些被新政触动了利益的世家遗老。

他们的计划并不复杂,却也足够狠毒:

趁蔡琰产后体虚、诸葛亮远在司隶之际,由伏寿出面,以“探视公子”、“关怀大臣”为名,控制或挟持蔡琰与幼子蔡靖,同时由刘协突然临朝,下诏宣布蔡琰“跋扈专权,祸乱宫闱”,诸葛亮“外托君臣,内怀奸宄”,剥夺其一切权柄,由皇帝亲政,伏氏外戚辅佐。

他们甚至准备了一份“罪己诏”和“求贤诏”,试图争取部分中间派官员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他们低估了蔡琰对宫廷的掌控力,更高估了自身的保密能力。

刘晔执掌的“暗部”如同蛛网般密布宫禁,伏寿等人的异常举动,早已被探知并密报给了尚在产褥中的蔡琰。

接到密报时,蔡琰正抱着咿呀学语的蔡靖,脸上初为人母的柔和瞬间被冰霜覆盖。

她看着怀中稚子纯净无邪的眼眸,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旋即化为滔天怒焰。

她可以容忍政治上的对手,可以面对沙场的明枪,却绝不能允许任何人将主意打到她孩子的身上!

她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召诸葛亮回朝商议(也因司隶之事确需诸葛亮坐镇)。

此刻,她必须展现出铁血与决断,彻底粉碎任何可能威胁到她和她孩子地位的隐患。

行动在一个寂静的深夜展开。

当伏寿还在寝宫中与心腹宦官密议细节,刘协还在对着烛火演练明日“临朝”的言辞时,大队身着玄甲、手持利刃的宫廷禁卫,在蔡琰绝对心腹的率领下,如同鬼魅般无声地包围了帝后寝宫,以及种辑、吴硕等人的府邸。

没有激烈的反抗,没有震天的喊杀。

一切都在绝对的武力控制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完成。

伏寿被从凤榻上拖起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恐与怨毒;

刘协看到破门而入的甲士,直接瘫软在地,面无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