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年宫宴,让苏东辰看到了很多东西,洛漓也对任务节点的分析模型做了进一步的调整,让气运之子和任务节点更加准确。
从初一到初七,有各种风俗讲究,苏东辰都需要留在府里主持大局,接待来访的各方人马,同时还要抽时间到各家府上拜年,走亲访友,忙忙碌碌。
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很多人都出去看灯会,苏东辰也带着家里的弟弟妹妹和两个儿子出门,在预先定好的大酒楼上看灯。
这座酒楼也是锦衣卫暗部的联络点,现在由晏斐掌控的产业,他可以轻易安排郑成和苏东辰秘密会面,并且不让任何人知道。
在一间没有窗户的狭小房间里,郑成被巧妙地引诱到这里,一进门就看到正在喝茶的苏东辰。
他有些疑惑,却并不恐惧。苏东辰不可能暗害他,这毫无意义。
苏东辰一看到他就站起身来,恭敬地抱拳一揖,“很抱歉,郑阁老,末将是有非常重要的事告诉您,而这件事非常危险,因此我们的见面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我才不能去府上拜访,也不能当面邀请您过来。”
郑成看了看身后已经关上的门,便走到桌边坐下,沉稳地看着他,做出倾听的姿态。
苏东辰给他倒了一盏茶,开门见山地说:“十三年前,皇上北上秋狩,太子留京监国。一夜之间,东宫大火,太子、太子妃以及东宫诸人悉数葬身火海,说是因为意外走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得到太子薨逝消息的同时,我却接到了太子的密函,当即悄然北上,在湖州附近找到了四个太子的心腹。他们带着一个初生不久的婴儿,是太子妃所出的大皇孙。”
郑成大惊失色,猛地站起来,“你说什么?”
“太子是在临去世前匆匆写下的密函,上面有密押暗记,只有我与殿下知道,别人伪造不来。”苏东辰看着他,面容坚毅,目光灼灼,“抱着大皇孙南下的两个奶娘是孙妈妈和韦妈妈。孙妈妈是太子妃奶娘的女儿,当时刚生下一个儿子,还没满月,危急关头,用自己的孩子换出了大皇孙。韦妈妈也是太子妃跟前的管事,性格刚强。两人的丈夫都是太子的心腹侍卫,护着大皇孙日夜兼程,东躲西藏,侥幸没有被敌人发现。”
郑成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这时只觉得全身无力,不得不坐到椅子里,平日里充满睿智的双目此刻无比激动,一直盯着苏东辰。
出了腊月,便是过年。
除夕那天,苏东辰没有回来,是在军营里过的,与官兵们一起吃了团年饭,顺便还在守岁时打架比武,增加了军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几万官兵对自己更加忠心耿耿。
正月初一,五品以上大臣都要入宫朝拜,苏东辰才回到京城。
三九严寒,仍要练兵,还要跟户部要冬装,跟兵部要装备,各种扯皮,斗智斗勇,虽有傅明翰全力相助,他依然很疲惫。
坐在烧着地龙的温暖大殿上,苏东辰看到了陪着皇上出来的娇小美人僖嫔。
按照规矩,嫔以上的后妃都要出来,与皇子公主都坐在臣子对面,大殿的另一边。凡是仍然活着的在京宗室亲王、郡王都带着王妃和儿孙坐在一起,几位大长公主、长公主与附马、子孙也都来了。除了个别年纪太大、身子不好的宗室王爷和大长公主告假未到,这是宗室来得最齐的一个元旦。
皇上出来时,皇后跟在一旁,这是应该的,可让众臣惊讶的是,皇上的另一边还跟着一个女人,年轻娇美,眼波流转,仿佛春花初绽,又似乎蜜|桃刚熟,非常诱人。皇帝这两年本来气虚体弱,像是命不久长,可今天却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好似年轻了十多岁一般。他居中而坐,命跪下行礼的众人起身就座,然后携那年轻女子一起坐下。皇后的脸色有些难看,却仍努力保持端庄高贵的仪态,款款坐到皇帝身旁的凤座上。
许多大臣和宗室都明白,那个得皇帝特别宠爱、连皇后面子都不给的女子便是僖嫔,有的认为她是仙花灵葩,让皇帝龙体大好,有的认为她是祸国妖姬,让皇帝有乱了纲常的倾向。不过,正值新年伊始,谁都不会在这时候让皇帝不悦,因此都不提僖嫔坐在龙座旁的僭越之事,纷纷颂圣,满口祝祷,殿中一派喜气洋洋。
苏东辰与安国公府的人坐在一起,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两口热气腾腾的铜火锅,周围摆满了切好的羊肉、牛肉、鸡肉、鱼片和白萝卜、胡萝卜、白菜、青菜、豆腐、豆筋、冬笋、香菇等等,随烫随吃,蘸着芝麻酱或香辣酱,美味至极。
这是太祖定下的新年宫宴的吃法,据说开国后第一个新年宴还是像前朝那般,御膳房做的大鱼大肉,送过来便有些凉了,略放一会儿就冷得无法下肚,最后君臣都只能喝酒,这些菜全都扔掉,非常浪费。太祖痛惜,从此定下,新年宫宴全部吃火锅,又方便又节约,还热闹,大家可以从头吃到尾,一点不浪费。
皇帝与皇后那桌配菜是特制的,除了家常菜之外,还有熊掌、鹿筋、鱼唇、裙边、海参、乌鱼等等,宗室王爷、公主、勋贵和一品重臣都有燕窝、鱼翅、凫脯、林蛙。汤是用野鸡崽子炖的,非常鲜美,常年吃斋念佛的人则换上野山菌炖的汤,保证人人满意。
大家吃得高兴,心情就好,说话间也没有唇枪舌剑,冷嘲热讽。有教坊司献上歌舞宴乐,为君臣助兴,席间清音与香气齐飞,绕梁不绝,令人陶醉。
僖嫔斜着身子,倚在皇帝身上,娇俏地说:“这个锅子好,冬天吃着暖和。皇上,以后咱们要经常吃。”